美文网首页海比特训练营互联网科技区块链研究
股轩堂:比特币的悖论和货币的秘密

股轩堂:比特币的悖论和货币的秘密

作者: e60a125b2ce6 | 来源:发表于2017-12-14 14:03 被阅读15次

有些经济学家喜欢说,中国房价最像郁金香泡沫。

他们错了。最像当年荷兰郁金香泡沫的,难道不是比特币么?

郁金香完全是子虚乌有的用途,比特币也是。

不过最近听到搞笑的事情,有女性说,五年前,有程序猿追她,说送她50枚比特币。

她说,傻了吧唧的一点也不浪漫。现在50枚比特币也是几百万了,颇为后悔。

这当然是曾经的财富机会,就像当年的郁金香泡沫一样。但仍然不能说是货币。

传统定义货币是建立在当时金本位和银行券的基础上,即所有上过高中的人可能都接触过的,所谓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储藏功能。

这些定义和特征其实无助于我们现在理解货币。因为比特币理论上来说,其实可以满足这四个条件的,但仍然不是货币。

要真正把握货币,就要从我们现实的应用中出发。你拿一百元出去,有人接受。微信支付宝转账也行。这是现实中的应用,是货币的第一个特征。也就是货币必须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联系。只有通过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购买产品和服务发生联系,才能发挥货币的功能。从这个角度来说,黄金也不是货币。

比特币有可能与生产生活发生联系吗?绝无可能。

首先,比特币的价也太高了,一个一万多美元吧,这要拿出去用,怎么找的开?找得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功能。这就是为何各国印了一百元,都还要印一元钱,甚至一角钱的原因。

其次,真假如何识别?比特币没有任何支付通道。对方怎么知道不是假的?而且老百姓根本就不会收:你是做传销的吧,别扯那么多,只收人民币。微信支付宝要是支持还有点希望,但这是不可能的。

最后,比特币本身的特点已经决定了他不可能成为货币。任何货币,币值对商品服务都要比较稳定,一百元,不能上个月只能买50个鸡蛋,这个月能买100个了,下个月有可能买150个。

有人可能觉得,这不是太好了吗?一边拥有一边升值呀,信誉不要太强。

但仔细想想,这会造成什么后果?

如果真用这种币做货币的话,所有人都舍不得花,是不是?再忍忍,用其他东西拿出去换。熬一个月,手里的货币就能多买50%的商品,多熬几个月就能翻倍。傻瓜才舍得花出去。

这就造成,如果用这种东西做货币的话,所有拥有比特币的人,都会把它收藏起来,而不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那么生产将会陷于停顿,人们的生活物品交易也很艰难,在最好的情况下,也要退回到以物易物的阶段。

这是多么可怕。世界经济将会受到重大打击。倒退200年都不止。

所以这类设计绝无可能成为货币。

而比特币现阶段,要让之前的人不受损,价格只能上涨。也只有价格上涨,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越多人参与,价格越上涨。而价格越是上涨,它离人们的生产生活就越远,也就越不可能成为货币。这大概是比特币最大的悖论了。

那如果跌呢?

如果一路下跌,谁愿意接受呢?

现在来说价格为什么上涨。

两个原因:

首先是现代媒体的宣传作用。比特币的设计机制导致总量有限,而且越来越难获得。供给是受到限制的。而媒体每次讨论,有意无意都相当于做宣传,只要有一部分人感兴趣,花钱去买,那么都会增加需求。宣传的越多,买的人越多,价格很难不上涨。

第二,价格其实是受操纵的。具体哪几个公司操纵的不能多说。只能说目前中央的态度是,只要不骗国人买,租水电站用计算力挖矿也好,控制价格也好,央行就静静地看着他们,不说话。

因为,耗一点电费,卖出去就能换美元,有什么不好呢?只要不在国内骗中国人,都好说。

对于骗老外,央行的态度是,哎呀,你们真是太坏了,不过我喜欢。但国内是红线,如果坑国人,必须严厉打击。现在这事情不知道最后怎么收场。

央行把国内风险基本控制住了。央行的监管行为应该会导致其他国家例如韩国跟进。大家都希望骗外国人,自己人不要被坑。

西方最鬼了,我们经常看到西方有机构宣布支持比特币。仿佛比特币真能成为货币,能用于生产生活似的。由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无论他们怎么支持,我们现实中谁也没用比特币买菜或者支付供应商,是吧?

但这些宣布支持的机构,并非不知道没有可能,只是想让别人相信有可能,捞点好处而已。顺便博一下出镜,相当于给自己免费做广告了。这些鬼佬可精着呢。

多谈一下货币,我们既然知道,货币就是要与生产生活发生联系。显然这联系越多越广泛越大越好,是吧?联系越大,表明经济量越大。

典型的,人民币很希望能与国外的生产生活特别是贸易支付发生联系,但是很难呀。到目前为止,基本就是周边国家的部分地区在用。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今年是下降的。其实意味着人民币高估。不过这一点并不能决定短期汇率。

而美元,很显然,与很多国家的贸易支付,与很多产品特别是石油产品发生联系,所以代表了最大的经济量也是最重要的经济量。这一点也成为美国国力的支撑。

注意这里经济量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并没限制在国界之内,而是纯粹用商品服务与货币的联系来考虑。

我个人认为这种与货币联系的经济量,可能比单纯GDP更能反映一国实力。

由于货币之所以成为货币,必须要与生产生活、贸易支付、经济量发生联系,而人们的生产生活里有大量行业服务要受到法律管理、政府监管、规制与调控。

货币——产品、服务、有价证券

这就决定了货币与生产生活、贸易支付、经济量的这个联系的右端,是受到政府支持或控制的,他不能脱离国家力量而存在。尤其现在经济高度复杂高度社会化。右端的重要行业重要领域,都掌握在国家手中。那么左端的货币,能脱离国家信用、国家支持、国家监管吗?

当然不可能。最重要的,税务单位认不认吧?社保认不认?一种货币在国家范围内要获得认可,首先要税务机关认。国民党的法币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自己机关、税务机关都不收。

比特币,如果国家税务总局、美国联邦税务局认可,接受用比特币交税,那还有点成为货币的希望。

但是可能吗?货币,必然是反映国家主权、国家意志、国家信用、国家法律的。

我们可以总结出判断货币的三个标准:

第一,需要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应用,与现实的经济联系起来,并且联系的经济量要足够大。

第二,需要得到包括税务机关在内的国家机关的支持。

第三,币值要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

比特币当然不可能满足这三个标准。

比特币如果真如所吹嘘的成为脱离国家信用的世界货币,那么当前联系了最多经济量、稳坐世界主权货币头把交椅的美元受损最多,美国肯定第一个不同意,首先出手拍死它。

美元是美国的核心利益。当然,比特币毫无这种前景。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而已,如同当年的郁金香。

以上随手而写,里面有些概念其实可以深入思考,加以扩展,形成新的分析方法。

然后在更大的历史地缘背景下,分析苏联与美国的竞争,以及卢布经济区的崩溃带给美元经济的红利。

那么我们可以考察美国当年的困境,究竟是由于苏联解体而摆脱的,还是由于以个人电脑、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半导体电子产业的诞生而摆脱的。

进而辨析所谓里根经济学中以减税为代表的美国供给学派的作用。以减税为代表的美国供给学派的错误在于,把苏联崩溃带给美国的外在红利、以及半导体电子产业兴起带给美国的内生增长,统统记为自己减税理论的功劳。这样邀功是很好的,但要作为严格的理论却并不正确。

进一步我们可以分析,由于缺少当年同样的外在红利与内生增长,特朗普的减税,很难起到里根时代同样的效果。

对于人们担忧的资本流动,我认为两个方法可以应对:

第一,资本管制。

第二,贬值。比如6美元,以1:8的汇率进来,就是6乘8=48元人民币。假定以1:6的汇率回去,回去的就是48/6=8美元。6美元什么也不做,变成8美元,赚了33%。如果把汇率贬为1:12,就只能回去48/12=4美元,6美元变为4美元,就亏了33%。美元要走可以,先亏钱再说,不想亏钱就只能套在人民币上,为中国经济服务。这是汇率变动的秘密。

这其实与股票坐庄是一样的,如果把人民币看做股票,央行就是最大的庄家。任何资本换成人民币进来,相当于买了人民币这只股票了。那么你要走可以,不能让你赚钱走。你得亏钱,留点钱下来再走。如果不舍得割肉,那就留下来陪我们一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美联储其实就是这么操作的。当年美国经济岌岌可危,资本想从美国出逃,而中国是最好的目的地。美元正是对人民币贬值(即强迫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从而将资本套在美元上,最终在次贷危机中躲过一劫。如果没有人民币升值的巨大错误,美国资本在次贷危机中出逃到中国,美国将受到重击,根本就不会有现在的复苏,甚至复苏到可以加息,而中国也不会面临今天的困难。

正因为这一点,华生教授位居当今我最佩服的经济学家前列,央行行长周小川水平也是非常高了,但华生教授当年是明确反对人民币升值的,并从币值衡量的成本构成要素角度做了清晰论述,至今令人高山仰止。

对于所谓减税带来的资本流动,我认为用资本管制加贬值足以应对。何况也不一定就带来多少回流增量。当然贬值必须在资本出逃之前就贬,否则资本已经跑了,再贬只会影响资产价格。就像股票坐庄,人家都赚钱走了,你才把价格打下来,不是让自己更被动么?

想了解更多详情咨询股轩堂:http://www.guxuantang.com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股轩堂:比特币的悖论和货币的秘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kk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