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马上到了,我又想到粽子了,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到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一直延续至今。想到了粽子,就想到了奶奶。
最初粽子的寓意是用作祭祖及神灵的,因为古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必须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举行祭祀活动,以除瘟、驱邪、求吉祥。而现在人们过端午节吃粽子都是承袭传统的表现。不同的地区粽子的种类很多,然而,吃粽子的意义都是一样的。
小时候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裹粽子,我家就是奶奶帮我们裹的,奶奶在我眼里就是裹粽子的能手。
裹粽子说不麻烦也有点麻烦,主要是工序有点多。那时粽叶买来后先放在脚桶里用重物压住浸泡一夜,取出后还放在锅里煮,在锅里倒点油,然后把粽叶一张张用抹布擦洗过去,一个是洗了粽叶,另一个亦是给粽叶上了一层油,这样糯米就不会沾在粽叶上,剥出来的粽子就是光光的了。
开始裹粽子了,所有的材料都放在用凳子支撑起的面床板上。有洗好的粽叶、麻绳、还有做馅用的红枣、板栗等等,淘好的糯米放在一个大畚斗里,大畚斗里还放了一根筷子。
奶奶抓起一张粽叶,用右手把粽叶卷了两下,粽叶立刻变成漏斗样了,只不过漏斗是开口的,粽子头是尖的,不开口的。奶奶用右手抓起一把糯米放进漏斗样的粽叶里,拿起筷子往尖头里不轻不重插了几下,这下尖头里米就实了,接着放进枣子之类的馅,又在上面放点米,再用中间三个手指的外侧把粽子稍用力压两下,左手两指把粽叶边缘往里压,右手把上方的粽叶盖过去,把有米的地方全部包裹进去。粽叶包好后,左手抓住整个粽子关键部位不能松手,右手拿来一根麻线绳,用牙齿咬住绳子一端,另一只手在粽子上把线绕两圈,然后打个结,两端稍用力一拉,打个活结,这样一个结实的粽子就包好了。
每次奶奶裹粽子,我总是很好奇地在边上模仿奶奶的样子,渐渐地我那笨拙的手也变得麻利起来了,我的粽子也裹得有模有样了。许多年后,当奶奶年事已高时,我们家就由我来裹粽子了,我裹粽子就是师从我奶奶的。我从奶奶那里学会了裹尖脚粽,后来我触类旁通,牛头粽,横包粽也从自己手里出来了。
所以一说起粽子,一看到粽子,一吃到粽子,我心里总会想起奶奶。奶奶,端午节又要到了,我仿佛又看到您与我们在一起裹粽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