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作者拍摄于宁波博物馆
石青山
无锡惠山的“天下第二泉”是人所共知的。唐代茶圣陆羽,曾寓居无锡,经他品评,惠山泉水定为天下第二。据说,天下第一泉是何处,倒还有争论,但第二泉在无锡惠山在唐宋就是不争的公论。
名山名泉引来历来名人的题咏不绝,也引来人们用二泉水煮茶品茗的的念想。唐代无锡人李绅把家乡的二泉水带至京城,同宰相李德裕,诗人元稹品饮。李德裕十分喜爱,命专人递送泉水送至京城。李德裕是晚唐时期权倾一时的政治家,大宰相喜爱二泉水,是二泉的荣耀,但想一下,把二泉水送到京城长安,几千里的驿程,牛车遥遥,坛坛罐罐,快马加鞭又能带去多少,也不易啊。
难怪晚唐诗人皮日休,把李德裕的嗜饮二泉水与杨贵妃爱吃荔枝相类比,写有讽刺诗:“丞相常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嫌迟;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到了宋代,宋徽宗将二泉水列入贡品,月进百坛长达13年。宋朝的京城在开封,比起长安,离无锡近了许多,何况是皇帝老子的贡品,劳民伤财在所不惜,历史上,宋徽宗就是一个有玩乐品位的败家皇帝。
有口福享用二泉水的还是惠山的僧人吧,为什么,方便啊。但也有一个第一流的人物,观赏惠山胜景,又用二泉水煮茶后,念兹在兹,却为无锡人民怀念在心的,这位就是北宋大文豪苏轼了。在苏轼的行旅中,惠山是他的履迹屡到之地,他说:“余昔为钱塘倅,往来无锡未尝不至惠山。即去五年,复为湖州,与高邮秦太虚、杭僧参寥同至,览唐处士王武陵、窦群、朱宿所赋诗,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追用其韵,各赋三首。”
钱塘指杭州, 苏轼说自己是不止一次来过惠山的,那也就不止一回的品茶惠山了。苏轼第一次到杭州,是在宋熙宁四年﹙1071年﹚在杭州作通判。宋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调任密州知州,随后苏轼任徐州知州,五年后,又到江南,做了离杭州和无锡都不远的湖州知州,时在宋元丰二年﹙1079年﹚,他从徐州南下,带着弟子秦观、和僧人参寥。他们一行经过无锡,游惠山。原来,也是在元丰二年,高邮的青年才子秦观仰慕苏轼,经苏轼的老朋友高邮人孙觉引见,秦观到徐州拜师苏轼,苏轼早先读过秦观文词,极为赏识,苏轼与秦观在徐州的初会,后来就成为至死不渝的师友,恰好苏轼在徐州任满,朝廷调任苏轼湖州知府,于是他们同行。秦观年谱记载,“元丰二年己末正月十五日,少游将如越,会苏公自徐州徙知湖州,遂于偕行,过无锡,游惠山……”这一次,秦观和参寥都做了诗。苏轼其中第三首,就是写他吃茶惠山的,水,当然应是第二泉无疑了。诗曰:
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吾生眠食耳,一饱万想灭。颇笑玉川子,饥弄三百月。岂如山中人,睡起山花发。一瓯谁与共,门外无来辙。
你看,明窗净几,素瓷紫盏,茶好水好,色味两奇绝,东坡还真是喝了个饱,真是万种念想一起灭掉,虽然唐代诗人卢仝的“七碗茶诗”说七碗茶饮不得,但苏轼恐怕不止七碗了。他羡慕惠山中人,山花灿烂茅屋外,一瓯茶水任啜饮。看惯闲云听惯松涛,无尘世的车辙来扰扰闹闹了。
来试人间第二泉苏轼在他离开无锡赴任杭州后,仍然对二泉水念念不忘,特意差人送信给当时的无锡县令、他的好友焦千之,派人将泉水密封进罐子里送至杭州,才算了了他的心愿。
查元代撰的无锡县志,记焦千之,“熙宁六年來宰……东坡先生过邑与之游甚厚。”苏轼有诗题:“寄伯强知县求惠山泉” ,伯强,焦千之的字,诗中最后两句是“精品厌凡泉,原子致一斛。”
苏轼在湖州刚任职不久,就发生了震惊朝野的“乌台诗案”,苏轼被一帮群小罗织罪状,被逮入狱。这是宋元丰三年﹙1080年﹚了,随后,苏轼虽未被杀头,但被贬官至黄州。在宋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出任杭州知府,这是他第二次在杭州任职,是他一生中政绩卓著,生活美好的一段时光。查孔凡礼先生编撰的《苏轼年谱》:知苏轼的行踪是高邮、扬州、润州、毗陵,曾在洛社停留见友人,之后到苏州等地,到杭州上任。我想,他从京城开封再到江南的杭州,途经无锡,惠山是必去的,还有那难忘的二泉水,是回味在他的心头的。
苏轼作诗道: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风万壑传。
来试人间第二泉图片为作者拍摄
这首诗,据查还是作于宋熙宁7年,那一段时间,苏轼曾赴常州赈灾,路过无锡到惠山游赏品泉品茗,他独携天上小团月,这小团月喻指的是北宋著名的贡茶小龙团茶。龙凤团,又名小龙团。宋时制茶为圆饼形,上印龙凤图案,岁贡皇帝饮用。苏东坡有幸得贡茶,到惠山见钱道人烹茶,天下第二泉与小龙团茶,名茶名泉与一代大文豪悠然会心,恰成佳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