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在佛学中“四念处”很受推崇,是诸法的核心纲领,被称为“一切法”。佛教中的五蕴、四谛、十二缘起等诸多教法都可以从四念处的角度加以修行。
具体说来,“四念处”是在身体、感受、心念、与外界关系这四个方面,即身、受、心、法四个处所(四所缘)进行关注和觉知。概括起来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我们所说的正念,其实就是对四念处的修行。简单来说,正念就是对当下的身、受、心、法各方面的存在状态保持清清楚楚地觉知,“念兹在兹,念念分明”。通过了知自己的身心状态,体验生活每时每刻的当下,让我们从贪嗔痴之中拔足而出,脱离烦恼,了悟生死,直至涅槃的境界。
身、受、心、法四念处,可以看作是通往涅槃之路的四个方向。不过修行时,通常从身念处开始。
什么是身念处?
身念处意思是将注意力保持在身体之上,保持对身体的觉知。
为什么我们要修行身念处?
当一个人执著于某些事物的时候,一定会在身体上有所表现。比如内心有防御时,会肌肉紧张而后缩;有攻击欲望时会呼吸急促,肌肉绷紧;受挫时会浑身无力、懒于动作。这些其实都是内心想法和情绪的外在表现。修习身念处后,我们会对身体的感觉会更敏锐,更清晰。只要身体有一点点变化,我们就能要敏锐地察觉到。修行过身念处的人,看起来会比较平和安详,不会脸红脖子粗地发脾气,也不会有情绪上的大起大落。他们并不是刻意地将强烈的情绪压抑下去,让自己没有喜怒哀乐,而是因为正念的作用,在烦恼刚刚升起时,就通过觉知身体的变化,进一步觉知到感受、情绪和思维的变化,所以不会陷入其中,放任贪嗔痴的力量给自己的身心带来烦扰。
所以,修行身念处的目的就是,通过觉知身体变化,而使自己的身心克服一切的贪忧烦恼,而不再受其束缚。
身念处修行的内容
一、安般念:正念觉知呼吸
根据《念处经》,我们修习四念处应该从观察呼吸开始。即修行安般念,有关呼吸的正念。
安般念又称为正念出入息,即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呼吸之上,清晰地觉知呼气和吸气的动作。通过把心定在呼吸上,让心专注而细致,逐步提升定力。
修行安般念包括四个层次
正念出入息:像旁观者一样,持续观察吸入和呼出气息自然的样子。
了知长短息 这里所谓的“长短”是指呼气从开始到结束、吸气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时间的长度。也就是觉知呼吸的长短。
觉知全身息 “全身”的意思就是呼吸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每一出息、入息,看它开始入、继续入、中间入、继续入至结束;它开始出、继续出、中间出、继续出至结束。也就是完整清楚地觉知呼吸的每一步。
安定身行 让呼吸逐渐地变得更细微、更平静,觉察微细的气息。
安般念,在现代正念训练中,相当于最基础的呼吸空间冥想,但身念处禅修的安般念比一般正念训练的要求更细致。
二、四威仪观:正念觉知行、住、坐、卧等身体动作。
四威仪观就是指行、住、坐、卧等行为皆要有觉知,使动作有威仪。佛经中说“行走时,了知我在行走;站立时,了知我在站立;坐着时,了知我在坐着;躺卧时,了知我在躺卧。不论何种姿势,皆如实了知。”
三、时时系念观:全面连续的关注和觉知身体各个部分和身体动作。
时时系念观是在修行四威仪观熟练之后,把注意力扩展到一切身体动作,并进行持续和全面地关注和觉知。这在后世的正念训练中,衍化为行动的正念练习,并和四界分别观合并为身体扫描训练。
除上面三种修行方法以外,身念处还包括不净观、四界分别观和墓园九观。这部分属于佛家修行的高级内容,并不适合普通人,这里就不多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