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182337/3de87f8d15e666ff.jpg)
好父母是孩子情绪的容器。正在反省着今天早上自己对姐姐的言语态度时,我看到了公众号《此念》题头的这句话。
此念,当下之念,一个念头啊!如果我能清晰地识别此念头,我就会有意识地认识和管理自己的当下念头带来的行为了,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情绪失控和事后反悔了。
小姐姐吃饭习惯了嘴巴贴着碗口,这样容易漏饭,一不小心就有汤或粥洒在桌面上。我看到后,首先是反感和生气,然后要么忍着不理会她(会有拉长的脸色),要么是瞬间带出来一句“你看看你又洒了!”的责怪。今天早上,她洒饭在桌上了,我是第一种表现,孩子也感受到了我的不耐烦。我故意轻叹气转头后,她用手甩了一下我,眼神带着怨和求。
我有不高兴的反应,是为了追求干净整洁,是因为我对孩子也有如此的期待。她没做到,我就生气。接下来就是倾泻自己情绪,实际而忽略了孩子。其实,她是她,我是我。而那一瞬间,我把我们俩混在一起了,我把我的要求加给她了。而她,大概率是不知所以然。所以,大部分父母情绪失控时,孩子是懵懵懂懂时。父母的呵斥,此时不是教育,是孩子在看一场戏,而且是一场负面戏,孩子不断从此种戏目中“学习和成长”。
匆匆走在路上,我觉察到了自己这样处理的不合适,到了地铁站,又看到《此念》那句话,不禁觉得,生活处处是学问啊!时时处处是修炼,修炼就在细微处。
![](https://img.haomeiwen.com/i27182337/a52227016cba5174.jpg)
再比如早上,依依醒不来。可她又很想和妈妈一起吃早点。这就造成了“我匆匆忙忙、她拖拖拉拉”的场景对比。
客观远看,这是很正常的。孩子一是困,二是速度和觉知力跟不上。而妈妈呢?是成人,早上赶时间的需求使得动作比较快。
孩子慢拖住了妈妈,在那个匆匆赶的时刻,心里急,不自觉地就责怪孩子了!不自觉地就忘记了孩子的初心“想和妈妈一起吃早饭,想和妈妈多待一会儿”。
对于孩子,这是她真实的情感需求和对妈妈的依赖!对于父母,这是多么难得的美好心愿!何况,过了这段时间,父母想和孩子一起,孩子都不一定乐意了。
所以,我应该珍惜她对妈妈的依恋啊!同时,这也说明我对她的陪伴不够多,我怎么还能责怪她呢!
所以,怎么办呢?继续识别自己、修炼自己,不要被表象伤害了真正的爱和和气!
匆忙上班,能比得过孩子对父母情感依赖的需求吗?这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成长是最重要的工作,是最重要的人生项目之一。
从我的角度,对于奔波生存的我来说,早上的时间还是很重要的,因我工作离家远,路上时间太久了!综合来看,拥有一份距离家近便的工作多么重要和幸福!意识到了,想明白了。最后忠于当下,我只能在现有客观条件里尽量安排好一切。挑战,即活着;活着,即挑战。
写了这么多,回到题头“好父母是孩子情绪的容器”,结合今早的事例,我明白了这句话的底层逻辑。孩子不懂,大人怎能不懂呢?大人有义务、有责任识别现象里隐藏的人性生命的需求,从而比较容易掌控氛围。
克己复礼,刻意练习,修炼在细微处。
![](https://img.haomeiwen.com/i27182337/fa55b3ba076088c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