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租的房子隔音不好。隔壁住着一对夫妻,每天都能听见他们“宝宝”来“宝宝”去地互相称呼:
“宝宝起床了”
“宝宝吃饭了”
“宝宝我先洗个澡”
“宝宝快一点”
“宝宝下班我去接你”
“宝宝你说对吗”
“宝宝咱们出去买衣服”
……
每天听他们开口言必称宝宝,我烦都要烦死了,我要跟他们说:宝宝不高兴!
自称宝宝,是这两年流行起来的现象。最早大概是从大杂烩的百度贴吧流传出来的,“本宝宝”一时流行起来,走进千万00后90后80后的语汇里。
按照武志红在《巨婴国》的说法,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流行自称“本宝宝”。
武志红你说的这么一针见血,真是吓死宝宝了。
但是“宝宝”能引起舒适呢,这个强行卖萌的自称和互称,就这样红遍大江南北,虽然妖孽,但必有发生的原理。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长大爱宝宝。
一方面,代际翻新从未停止,一眨眼的功夫,TFboys那三个宝宝都要下架了,更不用说鹿晗被蔡徐坤范丞丞一众新宝宝抢了风头,90后艺人“行将就木”。
另一方面,自称宝宝的我们,只是还没有做到坦然接受长大的事实罢了。
因为话说回来了,是还不曾经是个宝宝?
普京这个像少年啦飞驰的tough硬汉,当年不也是从羞赧的宝宝长大的?
普京童年和成年照片德国政坛的铁娘子默克尔,当年做小姑凉的时候也是一个宝宝萌萌哒。
更不用说下面这位美国总统宝宝了。
对这些站到金字塔尖的人物,“强者逻辑”是内在的、自然的,长大并不是什么无法面对的事情,因为不长大就不能征服,不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强悍体魄、心智与手腕。
需要躲进“宝宝”的小斗篷里娇羞卖萌的,也许都是对于自己成年这件事,在内心深处仍是拒绝的。
是因为竞争的激烈,人情的凉薄,关系的复杂,处境的心酸,现状的寂寥?
迄今我看到的有关“宝宝”流行语现象的最靠谱解释,来自心理学的退行心理概念:
自称宝宝很可能是由退行心理引起的。退行心理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是指人们在遭受挫折、面临困难等情况的时候,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技巧或方式,而以比较幼稚的态度,选择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来应对当前情况,以此降低焦虑、挫败、不安等负面情绪。
“宝宝”们显然是在用这种自称和互称,为自己或帮别人,部署心理防御机制,让那些承认世界的焦虑、不安与挫败、失落,能在语词的避风港里暂时消停,更自己或自己身边人,营造茶壶里的风和日丽。
好像“宝宝”的称谓,有着在心理上回到过去的魔力,而且可以即刻产生一种催眠的隔绝效果,仿佛现实世界的纷扰,在天籁般的“宝宝”二字响起的时候,就会自动退避三舍。
谁还不曾经是个宝宝,无忧无虑的宝宝。
可是这种片刻的稚气与宁静,毕竟是虚拟的,回避现实的。
有几天,我隔壁住的小夫妻,因为归还信用卡的事吵了起来,囊中羞涩的男宝宝,没办法帮自己的女宝宝还款,女宝宝先是支支吾吾闪烁其词,后来委屈地嘤嘤哭泣。
那两天,我都没再听到“宝宝”两个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