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婚姻育儿
“别吃了,给大家跳个舞”:你的行为,会让孩子患上“取悦症”

“别吃了,给大家跳个舞”:你的行为,会让孩子患上“取悦症”

作者: 柚妈充电屋 | 来源:发表于2019-10-28 12:07 被阅读0次

    家庭聚餐,6岁的阳阳正和姐姐聊小公主苏菲亚。二表婶说,“阳阳,听说你学跳舞了啊,来给大家跳一个吧,高兴高兴。”

    阳阳聊得正嗨没听见,妈妈粗暴地拍了拍阳阳的肩膀,“阳阳,没听见二表婶跟你说话吗,快给大家跳个舞”。阳阳刚要拒绝,看见妈妈责怪的眼神,不情愿地站起来,在饭店大厅狭窄的空间里跳了一段芭蕾,迎来稀稀拉拉的掌声。

    全家团圆的时候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让小朋友来一段才艺,秀一下基本功,家长赚足了面子,又让自顾自玩手机的家庭聚餐不那么单调。

    01 什么是取悦症?

    取悦症,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讨好型人格”。在《取悦症》这本书里,哈里雅特·布莱克的取悦症患者是: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从来都不对别人说“不”,始终在争取周围每个人的认可,并且这种强迫症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取悦症患者对别人很友好,唯独委屈了自己。有的取悦者是自发的想要做好人,有的取悦者是被逼迫的,以孩子居多。父母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会给孩子埋下取悦别人的种子。就像阳阳的妈妈强迫阳阳跳舞一样,让阳阳违背意志做了一次取悦者。

    image

    哈里雅特·布莱克把取悦者分成三种类型,分别是:认知型取悦者、习惯型取悦者和情感逃避型取悦者。

    认知型取悦者

    认知型取悦者主要是因为取悦者脑海里的错误思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应该式思维”:我应该做个好人,我不能只想着自己,照顾自己就是自私。

    《芳华》里的老好人刘峰就是典型的认知型取悦者。他觉得他应该做个好人,他也是这样做的,饺子皮烂了他吃,猪跑了他追,灯坏了他修,班长结婚的沙发他做。他是老好人,处处做好事,却难得善终。

    习惯型取悦者

    习惯型取悦者把取悦别人当成习惯,是没有意识的行为。习惯型取悦者都是环境造就的。比如父母就是传说中的老好人,孩子从小耳濡目染看着父母取悦别人,久而久之他就会认为取悦别人是一种好的行为,他就会模仿父母,也成为取悦者,并且形成习惯。

    还有一种情况就像开头提到的阳阳,她跳完舞妈妈很开心大家也很高兴,这就给她的行为提供了强化,原来这样做会让大家都高兴,久而久之她也会逐渐形成习惯,无意识的去讨好别人。

    image

    情感逃避型取悦者

    情感逃避型取悦者会因为害怕冲突而取悦别人,这通常和原生家庭的童年经历有关。父母经常吵架、家庭破碎,或父母一方有暴力倾向的,这种家庭里长大的孩子,通常都会格外的懂事,会察言观色,想尽办法避免冲突的发生。因为他们不想回忆起童年不开心的经历,这是典型的情感逃避型取悦者。

    通过对取悦者的分类我们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认知型取悦者的错误思维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父母,习惯性取悦者的模仿对象是父母,所处的环境也是父母造就的,情感逃避型型取悦者的原生家庭和童年经历更是离不开父母。

    不想让孩子成为取悦者,父母首先要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滥做好人,身体力行给孩子树立了取悦被人的榜样。

    02 不做取悦症患者,从学会拒绝开始

    摆脱取悦症,首先要意识到自己在滥做好人,改变自己的错误认知,才能让自己有拒绝别人的动力和底气。

    修正“应该式”思维

    这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应该,让别人开心不是你的职责,把“我应该满足别人对我的要求和期待”转换成“如果我愿意,我可以满足那些人对我的要求和期待。”

    比如,老家有个八百年不联系的亲戚要结婚了,希望你回老家帮忙。回老家意味着你要请假,安顿好家里的老老小小,然后奔波劳碌。回去吗?首先明确,这不是你应该做的,你可以选择回去也可以不回去。如果你选择回去,是因为你愿意回趟老家,而不是你“不得不”回去。

    三个步骤,完美拒绝别人

    对取悦者来说,拒绝别人是一件天大的事,但如果不想继续做老好人,那拒绝别人就是必须要做的事。

    比如,同事推给你很多杂事让你帮他解决,你可以用三个步骤完美的拒绝同事。

    首先,拖延时间。告诉同事,你现在手头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处理完,现在不能答复他。用拖延时间来抵御你想说YES的冲动。

    然后,用“破唱片法”抵抗同事的施压。破唱片法,就是用重复的话翻来覆去的倒腾,避免直接回答问题。破唱片法有三个主要意思,我了解你想让我做什么了,我也很理解你着急的心情,但是我现在真的没有办法。每次同事催你,你都可以这样回复他。

    最后,拒绝。在你运用拖延时间和破唱片法之后,确定无法答应同事的不合理要求,就可以拒绝。拒绝的时候可以用三明治法,就是把拒绝的话夹在中间,然后左右两层放一些恭维的话。“我很高兴你能来找我帮忙,但是我确实是没办法帮你,希望下次有机会的话我能帮到你”,三明治就做好了。

    image

    如果你自己并不是取悦症患者,或者你已经在刻意的改变,就可以避免孩子模仿你而成为取悦症患者。

    03 引导孩子,不让孩子成为取悦者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不让孩子成为取悦者。

    尊重孩子的意愿

    阳阳妈妈违背阳阳的意愿,让阳阳跳舞,在这里阳阳妈妈就成了帮凶,让孩子做了一次取悦者。不让孩子成为取悦者,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孩子,不动用父母的权威去强迫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情。

    比如大庭广众下的表演,为了所谓的面子把孩子的玩具送人,让孩子和不认识的人热情拥抱等等,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为了让别人高兴,而让孩子做不真实的自我。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无条件的爱”是一个心理学上的名词,我爱你,因为你是你,没有其他附加条件。很多父母都会说,我爱孩子,不是因为他有多优秀,也不是因为他表现的有多好,只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但是在实际生活当中,传达给孩子的却是有条件的爱。

    这两种表现传达给孩子的就是,我成绩好,妈妈就喜欢我,我考得不好,妈妈就不喜欢我,爱变成有附加条件的。有条件的爱会让孩子唯唯诺诺,经常担心自己表现不好会失去爱,就会想办法讨父母欢心,很容易养成讨好型人格。

    孩子只有体会到更多无条件的爱之后,才会更有自信面对挫折,因为他知道不管他变成什么样子,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他都拥有爱。

    给孩子稳定的童年

    在《当孩子遇见书》中,有17年保育园工作经历的童书作家中川李枝子写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父亲和母亲。如果父母不和,孩子便会非常艰难。父母的不安、动摇、烦躁等,都会反弹给孩子。父母越是关系和睦、互相信赖,孩子越会感到满足。

    情感逃避型取悦者,大多都是童年家庭中不愉快的经历导致的。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尽力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家庭,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夫妻间有矛盾尽量修复,用平和的方式处理问题,即使吵架也要有水平的吵,对事不对人。夫妻感情实在破裂无法修复,也要体面的分手,告诉孩子,婚姻的结束只是爸爸和妈妈的感情出现了问题,和你无关,爸爸和妈妈都一样爱你,尽量减轻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image

    能够以自己的感受为重,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才能真正成为自己。就像中川李枝子说的,如果不用自己的眼睛去看朋友,不用自己的耳朵去听朋友说话,不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话,就不会被任何人接纳。

    不做取悦症患者,从认可自己的感受开始,不让孩子成为取悦症患者,从尊重孩子的感受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吃了,给大家跳个舞”:你的行为,会让孩子患上“取悦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zv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