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跟一位朋友不经意间聊起关于童年,爬树,摘野果子,漫山遍野的跑,搞破坏,满满的回忆,都是故事。继而感叹,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空间里,少了我们那时的许许多多的乐趣,不知道日后回忆起来,会不会有我们这种油然而生喜悦感。
四月份上海疫情,说好关几天,谁知一关就是两个多月,到现在也还不是很太平。禁足在家的日子,朋友圈的内容基本被政府补助,核酸检查,大白等内容覆盖。唯独注意到圈里一位妈妈,在同样的境遇下,每天都在带着孩子钓鱼摸虾,好不快活。隔着屏幕,羡慕不已。认识的朋友叫她章杨妈妈,与她相识也是缘于之前读书会,丹丹带她来参加过一次,于是互留了微信。
章杨妈妈是松江泖港人,在我们附近小区有房子,因着对乡下的眷恋,一家人又搬回乡下居住,每天往返于城区和泖港之间。也就是因为在乡下居住,四月暖阳里的疫情期间也能带着孩子在外面撒欢。
章杨妈妈是个热心的人儿,上次丹丹领着姐妹们去佘山骑行,群里不大冒泡的她来了。然后聊起,收割稻子的时候可以组织孩子们捡稻穗。说组织就组织,连着她们孩子班上的同学们,一张罗就二十多个家庭。
提前踩点,找停车位,去大米生产的地方给我们拍视频,规划行程安排,还提前和家人一起给大家准备了菜饭,煮了一大锅地瓜。
上午因着其它事情,赶到泖港的时候,已经有点晚了,大家已经在田地里热火朝天的捡起了稻穗。机械化收割,地里其实还蛮干净的,掉下的稻穗并不明显,孩子们像寻宝一样在田地间搜寻,每每找到一串丰硕一些的稻杆,都很是兴奋。田地里稻杆的香味,暖暖的太阳,孩子们时而专注时而戏耍,大人间偶尔的闲谈。在这样的天地间,放松又舒适。
有心的章杨妈妈,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还设置了评比环节,准备了奖品,有米有菜,好不欢乐。孩子们不为着这一份礼品,田间的撒欢也是很欢乐的,离开的时候,女儿都不高兴,说还没捡够,表示后面还要带她来。
从田间踱步去章杨妈妈的姐姐家,一路浩浩荡荡,微风不燥,有人哼起了小曲,有人开始了笑闹。还有人在路边捡到了宝,哈哈。小姐妹甘甘发现路边有人扔了的辣椒杆,上面还有不少辣椒,就带头摘了起来,收获还不小。可怜的城里人,人家不要的,拾得这么开心。
来到章杨妈妈姐姐家,孩子们又发现了另外的惊喜。院子不算大,养了狗,还养了两头羊,前头还有人家养了鸭子。这可把孩子们乐坏了,喂羊喂羊。阿姨看到孩子们乐呵,还抱出一堆青菜让娃娃们去喂,玩的不亦乐乎。
那边大些的孩子,边吃着准备好的菜饭,还围成一圈玩起了纸牌。小点的孩子皮实,更是闲不住,跳上窜下,精力旺盛。这才是孩子们该有的样子吗!大人们是没有这样的精力了,看着孩子们乐呵,吃菜饭,地瓜,闲聊,自得其乐。一下午不经意间就这么过去了。陆陆续续,满载着好心情各自回家。
一场活动的圆满进行,是因为有人在背后默默的承担和付出。感谢章杨妈妈,忙前忙后的用心。若干年后,在孩子们的记忆里,兴许还能从坚硬的钢筋混凝土间,咂摸出一丝关于对阳光的温暖记忆,是跟捡稻穗有关。
日记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