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后记
川北春短,刹那芳华。绵竹震后第一个春天匆匆来过,来来往往,多少人为物质和心理的重建而奔忙,无心看风景。过了这个暑假,孩子们就要搬入永久性校舍。陪伴校舍一天天成长起来的是绵竹市教育系统的43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这些教师将承担起面对幼儿园孩子、中小学生的灾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实施;将为学校出现的个别需要帮助的孩子提供专业、可持续的个体心理辅导;将能够识别和筛查灾后出现PTSD的学生并能够处理和转介。这是一批来自基层一线的普通教师,也将成为灾后第一批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心理学基层工作者。他们的存在,改变了灾后心理援助如绵竹春天般来去匆匆的现状。
高楼一夜起,人心几时平?灾后的物质重建可在3-5年内完成,对于在这场灾难中丧亲、伤残、亲历和目击了惨烈场景的人们来说,心理援助才刚刚开始。金花仅存7个孩子的班级需要心理辅导;汉旺痛失19位同仁的老师需要心理辅导;东汽中学238名失去孩子的家长需要心理辅导。白天玩耍嬉笑的“正常”孩子夜晚梦哭、害怕地震;平日爽朗坚强的老师忽然心悸、抑郁,暗地里称生不如死。看似平静如水,实则暗流涌动。这是灾区常见的情形。没有一线深入的心理学工作者,没有长期驻扎的心理学工作者,该如何?
43名绵竹教育系统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经过了12次系统课程培训、17次团体小组活动、若干次沙龙式学习的经历之后,已经能够在各自所在的学校里开设课程、开展个体辅导、团体辅导,能够以朋辈督导的方式来处理个案和团体辅导案例。他们不仅能够开展工作,而且可以用学到的理论来解释工作。本书的设计和写作,就充分地启动了43位教师的智慧,发挥出他们应有的作用。他们的工作充分体现出了灾后心理援助“辅导式培训”的价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基层心理学工作者群体的迅速成长。
2月末接到了任务,原计划中应当分为四本书:《灾后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手册》、《灾后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教案》、《灾后心理健康教师经验论文集》、《灾后中小学生优秀作文集》。从提纲设计到组稿、分配工作、指导写作、修订、校对、杀青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累计45万字,准时顺利完成。
顺利得似乎出人意料。细细思量,却发现在不经意的积累中成为必然。
针对绵竹教育系统的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获得了绵竹教育局及其上级主管部门的极大认可。绵竹教育局师资培训中心和中科院心理所危机干预中心绵竹站的联合办公的工作模式和深厚的友谊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知发出的半个月内,编辑、打印整齐的教师、学生征文就发放到了我们的工作邮箱。教育局师培中心在重建的百忙之中抽调出了专门的同志来做这项工作,相关的领导亲自参与征文的评优活动。效率之高,态度之认真,令人感动!
“辅导式培训”把原本陌生的43位老师变成了一个效率高、关系好的工作团队。在我们的课堂上,参训教师的出勤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5个学习小组的建立让每一次课程都成为一个沙龙聚会的良机。组员之间亲密活泼的关系,良好的团队动力为这次编写任务做好了人员方面的准备。接到任务,几个小组竞相请缨。最终参加了编写任务组的25名教师无一不是认真投入,全力以赴。几次增删,任劳任怨。尤其是两大工作组的组长,林丰硕、王小东老师,承担着各自小组内任务督进、联络组织等工作,更是不辞辛苦。
在平时的课程培训中我们已经收集整理了每一次课程、活动的资料,尤其是已经取得的成绩的保留,为写作提供了有效的素材。2008年12月,在德阳市教科所举办的心理健康课程教案比赛中,我们收集了绵竹全体参赛教案,尤其是我们选送、全部获奖的22篇教案。这些教案在我们工作组的几番集体备课和研讨活动中,选出了最为优秀的篇章,根据教学实践,设计出了示范版本。旨在为不能参加系统心理学培训的教师提供一个上课的模板。
写作小组本身,也是“辅导式培训”的组成部分。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是个自我反思,整合所学的过程。让参训不到一年的普通一线教师参与到这几个部分教材的写作中来,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所以,从一开始,写作就和培训相结合,每一次小组工作会议,就是一次团体活动,是一次督导的过程。在写作和整理中,教师们开始反思个人成长、研磨理论部分的学习。彼此间的合作和敦促创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写作小组成为了一个展示才华个性的舞台,为今后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可能。
在整个的编写过程中,回忆着着将近一年来走过的路。
2008年9月10日的开班典礼上,一朵节日的康乃馨点亮了教师们疲惫的双眼,令人如此心痛;
2008年11月12日的半年祭活动中,举着一支白蜡烛,领着全体教师缓步登上台阶,压抑巨大的悲悯,抚慰着幸存者的心灵;
2009年2月12日的课堂上,看教师们第一次尝试用小组专题讲座的方式来学习《普通心理学》,捏着一把潮热的汗,希望不要伤及大家学习的自信;
2009年3月3日的课堂上,坐在热火朝天争论的班级中间,微笑且得意,为大家良好的动力,认真的准备,还有,日益飞扬的自信心!
回忆云集,随风而去。在这个艰辛而幸福的过程里,深切地感谢着为灾区心理援助作出卓越贡献的人们!
感谢美中教育机构总裁余国良博士为该项目所提供的善款支持!余博士于己朴素节俭,对公益事业却热忱投入。余博士深切关怀的不仅是本次培训的影响,而且希望籍此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做出探索。其志干云,其情赤诚!
感谢中科院心理所始终如一默默奉献、默默投入的所有努力!一纸建议,廿秋承诺,中科院心理所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驻扎灾区,不求闻达,做实事,多做事,为绵竹教育系统夯实了心理学的基础,用实力印证了心理援建的价值!
感谢绵竹教育局为了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所提供的场地、服务!观念决定成效,付出不问回报。绵竹教育局师培中心的几位领导在灾后尽了最大的努力为教师争取资源,创造条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正是对学生的负责,对本职的坚守。正是有了他们,让我们再一次见证了四川人民的坚韧和智慧!
感谢中科院心理所危机干预中心绵竹站站长祝卓宏博士为“辅导式培训”提供了全程的设计和督导!良相可谋千秋,良将决胜千里,良医善察国运。从一开始的深谋远虑,对工作站发展方向和主体工作的设计,到后期对课程模式的改进建议,他以自己的努力践行了一个心理学工作者为受助者谋福利的诺言。
也感谢我们全体学员,风雨无阻,坚忍而努力!在所有的培训中,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班集体:团结、刻苦、热忱、青春!是的,青春!平均年龄32岁的班级,仿佛是大学的课堂,神采飞扬,思想明亮!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学员,才成就了培训本身!
偶尔闲思,何谓“绵竹”?据说得名于当地特产的竹子,叶多而细碎,竿青翠而柔韧,不畏严寒霜雪,作竹器可用百年。或许这正是绵竹人本身的风格吧!大难兴邦,人民何惧!
谨以此书作为见证,一年之后,遭难的绵竹,再次站起来了!
2009年3月31日凌晨
于绵竹飞云街70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