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两个意外,让我不得不反思哪里出了问题。
第一个:今天下午骑电瓶车出去办事,在一个小路口看到来了一辆小汽车,根据以往的经验,司机都会停下来,让骑行的人先过,所以我没有减速,等走近的时候,急刹车发现来不及了。
幸亏平时骑的不快,轿车也停下了。我的腿正好卡在两个车子的空洞里,马上抽离出来,我的车子也没大事。
我觉得自己没大事,没计较便离开了。
另一个是:昨天我着急去接女儿,与前面的车子间距太小了,正好路边停了一辆电瓶车,于是我急刹车差一点点和前面的车子撞在一起。因为急刹车,后面的车子碰到了我,还好都是电瓶车,碰到一点腰部,也没大事。
两次意外,让我不得不反思这是怎么了,我最近是不是犯冲,我不想骑电瓶车了,我想步行出门,我想打车上班。
对,我要打车上班,这两天不骑车子了。
第一个事情在与轿车相撞前三秒,脑子里一个声音一直提醒我:他会让我先走的,他会让我先走的。
但是结果是,他没有,他根本就没有看右边的车辆,如果是别人也可能撞上。
这让我想起来一件类似的事情,老公跟我发信息说他要去接女儿,我说,好的。后面还跟他说明天你五点之前要把她接走。
当天中午他去我公司里接我女儿了,而那天我没带孩子去公司。本来早晨是说要带她去公司加班的,但后来不想去了,就没去。他以为我们俩去公司了。
之所以出现偏差,是因为我觉得老公【应该】知道我说的是明天的事,不是今天。虽然我不确定他到底怎么想的,但是我仍然没有发信息提醒他,我给自己打赌,我猜他跟知道我说的什么。
这种类似的事情还有好几次,记不清具体什么事了,只知道:我没有把话说明白,我猜对方应该知道,而对方恰好不知道,我又故意不去提醒,导致偏差。
我发现这两件事有两个共同的地方:我认为他们【应该】知道。
小轿车的主人【应该】知道给我让路,我老公【应该】知道我说的是明天的事情不是今天。
所以,以后我要调整思维,一定不要寄希望于别人知道,自己提前做好了,自己才是最靠谱的。
【永远不要寄希望于别人知道,要自己做到。】
自己做好防范,不确定的再提醒几次,多层保护总不会错的。
昨天的那个“追尾”,我的教训是:与前面车子保持车距,慢一点,别着急,安全第一,多等几秒红绿灯没事。
我允许自己安全、快乐、自由、幸福的度过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