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开始追《真田丸》,第一次看大河剧,略逗比~
火枪与日本战国史
当时看了就已经着迷了O(∩_∩)O,而且几乎一直处于一边看一边百科的状态。
有感这部剧与其在写真田幸村,倒不如说是在借真田幸村来描绘后半段的日本战国史,从开始的长筱之战
->本能寺之变->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发动侵朝战争(也就是明朝那些事儿里提到的万历朝鲜战争,太珍贵了,提到这段历史的影视作品真不多!)
->丰臣秀吉挂掉 ->
关原之战。真田幸村刚好就是个能完美的串联所有这些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一个理想角色,也是为数不多后面仍有精彩情节的人物(最有名的大阪之战)。
其实以前看日本战国题材的影视作品,一直有个略诧异的点,为啥那时候的日本军队里开始使用火枪。比如黑泽明的《乱》,《影子武士》里,火枪几乎成了标配。这部剧开头的长筱之战,织田信长使用火枪三段击战术
+ 防马栅栏,打败最有名的武田骑兵,可以说算是日本历史上最著名的新式火器打冷兵器的战例了。这场战役的时间是1575年。
后来百科了一下,火枪传入日本的时间是1543年,刚好是前半段战国史里的最有名的“风林火山”武田信玄开始成名的时期(他儿子后来就在长筱之战里把家本赔光了)。那一年葡萄牙人被台风吹离了去宁波航线,到达了日本种子岛,带来了先进的欧式火绳枪,日本人仿制成功后称其为铁炮。这种先进武器在当时日本的战国时代军阀混战的背景下,迅速得到广泛推广使用。一种说法是当时进行引荐、翻译的中间人就是《明朝那些事儿》里提到的大倭寇头子汪直。
由于前阵子开始看了一阵欧洲史和大航海的历史,开始本能的对 1453 和1492 这两个时间及后面一百年间的历史产生兴趣,更何况这里还看到了“葡萄牙”这个关键字,瞬间有一种莫名的兴奋。于是结合之前看的东西开始从地球另一头开始百科一些背景。
葡萄牙人怎么来的
欧洲开始大航海,最初是为了追求香料贸易, 其中葡萄牙开始最早。
1415年恩里克王子就开始着手对大西洋的探索。之后的几十年,葡萄牙人陆续发现了大西洋上这四块比较大的群岛,其中,亚速尔群岛、马德拉群岛现在仍然属于葡萄牙,加那利群岛后来被西班牙占领。几座岛后来有这样几件有意思的事:
1. 据说世界上第一个甘蔗种植园就是葡萄牙人在马德拉群岛上开辟的,葡萄牙人后来又把甘蔗带到了这次举办奥运会的巴西,后者成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甘蔗生产国。
2. 哥伦布第二次航行时,将甘蔗带到了古巴,多年之后,古巴诞生了一种以甘蔗酿制的备受海盗喜爱的酒,朗姆酒。(之所以提这茬,是因为昨天给我老哥他们买了两瓶朗姆酒,然后老哥突然说,这不是加勒比海盗里的酒吗?!!)
3. 后来的教皇子午线最初就是以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为基准的。
这些岛屿最初是这些航海国家重要的探索前哨站,葡萄牙正是沿着这些岛屿,逐渐向南探索非洲的。
终于在1488年,航海家迪亚士探索到了非洲最南端。 四年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开辟了西班牙在西半球的殖民史。
这段时间西班牙和葡萄牙是竞争关系,感兴趣可以了解下“教皇子午线”,从此探索方向上西班牙向西,葡萄牙向东。人类本性中恶的一面在后来这两条历史线路线中都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
1498年,也就是10年后,葡萄牙派瓦斯科·达伽马翻越非洲南端,一路向东非探索,先后到了蒙巴萨和马林迪,这是欧洲人第一次来到这里。
85年前,另一个中国的航海家也首次到了这两座东非重要港口,这是他七次航海所到达的最远的地点,他就是郑和。这两座城市在后来陆续被葡萄牙占据,成为其贸易据点。其中的蒙巴萨,后来拍了一部评分很高的电影,这部电影的配乐中,有一首曲子就是以这个拍摄地命名的: Mombassa, 这部电影叫《盗梦空间》。
在马林迪,达伽马得到一个著名阿拉伯航海家作为他们的导航员,顺着印度洋季风的顺利到达了卡利卡特和果阿。这两座城市也很关键,其中卡利卡特被称为“香料之城”。郑和前三次航行最远就到达了这两座城市。很巧的是,郑和最后由于过度操劳在卡利卡特去世,而达伽马最后则在另一个城市果阿染病,最后在科钦去世的。
从此通往印度的新航向被打通了。之后的十几年,葡萄牙派了更多舰队逐步侵占了沿途的多个港口,并巩固了他们在印度洋的航线。之后发生的事:
为了进一步控制香料贸易,1511年葡萄牙人攻占马六甲,并随后几十年时间里陆续控制了生产香料的源头,印尼中部的摩鹿加群岛,即香料群岛(下图中航线的最东端的Molucas),从此整个香料贸易航线全部被葡萄牙人控制。
这块香料群岛后来被荷兰人组成的东印度公司控制,并逐步扩张到附近整个东印度群岛(占据台湾也是这个时候),统治一直持续到二战,形成了印尼的前身。
总结一下葡萄牙铺的这一盘大棋,看维基百科上的这张神图吧!
弗朗机人来了, 带来了弗朗机炮和火绳枪
终于,葡萄牙人来了。 他们来到了"南洋",意味着和中国、日本的接触出现了可能。
1511年占领马六甲后, 1513年,葡萄牙人舰队第一次出现在珠江口岸寻求贸易,并占据香港附近"屯门岛"(去过香港的朋友可能都会联想到“反水客”)。而随后的时间,葡萄牙一直寻求与当时的明朝建立贸易关系,同时对边境进行了一系列骚扰。
1521年,中国和葡萄牙人爆发了第一次军事冲突, “屯门海战”,通过这场冲突,明朝接触并仿制出了著名的“弗朗机炮”,这个重要事件的影响后面再讲。但这场战斗发生的几个月前,离此并不算远的东南方向刚好发生了另一件世界著名的大事件,当时正在环球航行的麦哲伦到了菲律宾,并在随后的冲突中死在了这里。
这段时间的一个总体格局是,明朝海禁之下,葡萄牙一直试图和明朝建立贸易关系,并沿岸试图强占岛屿建立港口而不得。同时和当时沿海肆虐的倭寇建立了联系,一种说法是,由于葡萄牙人无法与明朝直接贸易,许多倭寇劫掠而来的物品均被葡萄牙人收购。前面提到的和大倭寇头子汪直一起把欧式火绳枪传到日本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
随后又经历了多年的冲突后,1553年,萄牙人寻借口赖在澳门不走后来被以每年交租金的方式被“安置管理”在澳门。同一年,戚继光被调到山东防御倭寇,两年后,被调到浙江抗倭,开始他最传奇的一番事业。
据说当时葡萄牙人选择这个地方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考察,最初尝试占据香港,后才选择澳门,但都是珠江河口地带 。推测是两个因素:
1. 历来河口地带都是建立贸易港口的理想选择,同期的其他重要港口,如泉州、宁波,均依托不同河口而建。
2. 明朝实行海禁,当时的广州是唯一开港的城市,同时也是已经很成熟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港口,不说没用的,翠花,上图!
欧洲新式火器产生的影响
1592年的屯门海战虽然以明军取胜,但是也一下次让中国人第一次见识到了西方大帆船和新式火炮的威力,正是这场冲突中,明朝接触并仿制出了著名的“弗朗机炮”。此时经历了文艺复兴和产生了近代化学的欧洲无论从火枪大炮,还是火药配比上,已经明显领先明朝了。随后的历史中,通过葡萄牙传入三样新式武器,深深影响了后来的东亚历史。。。
1. 欧式火绳枪
这种欧式火绳枪,最初传入到日本,日本经过仿制,称其为铁炮,并在当时的日本战国时间开始大规模普及,性能甚至优于葡萄牙人的火绳枪。明朝后来才从日本倭寇那里传入这种新式火绳枪,加以仿制,称为鸟铳。戚继光时代已开始使。
2. 弗朗机炮
即一种欧洲早期的后装短管加农炮,这种火炮由于性能、射程、准度明显优于明朝传统火炮,于屯门海战被仿制成功后,迅速在明军中普及,而且普及的程度惊人,几乎掀起了一股军事装备改革。
戚继光在后来在当时水军舰船和陆军车营中大量装备了弗朗机炮,后来还把这种炮带到了北方长城沿线用于防御边关,偶然网上发现我老家天津蓟县的黄崖关长城就出土过。。。
同样,这在后来明朝与日本在朝鲜的万历朝鲜战争中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具体经历,大家可以看一下《明朝那些事儿》中的平壤之战。
而万历朝鲜战争(1592-1598),刚好算是引入了新式火绳枪的日本与引入了新式弗朗机炮的明朝的一次军事较量。
当时日本经过国内战国时代的战争磨练和新式火器引入,实力很强,火枪的战术、质量强于明军,但明军在火炮上完全压制了日军。战争之后双方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一种说法是,这场战争本身是一次东亚军事力量格局的重新整合,为此明超的财政和北方军事实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消耗,间接影响了后来的努尔哈赤崛起。20年后,努尔哈赤起兵反明,此时距离他被葡萄牙人制的红夷大炮炸伤去世还有8年时间。
3. 红夷大炮
葡萄牙人通过新航路引进的第三样新式武器,是当时的欧洲前装重型滑膛炮,明朝后期主要通过澳门进口。
这种大炮威力巨大,在后来的防御满清的战斗中发挥了极大威力,尤其是在宁远之战中,让努尔哈赤遭遇到了首次挫败。
后来满清开始重视火器,仿制红夷大炮,改称红衣大炮,加上当时一部分掌握红夷大炮最多的明军的叛降,随后清军的火炮实力大增,之后的松锦大战,
以及入关后的与李自成的战争、进攻史可法镇守的扬州的战役中,红衣大炮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清军还在使用这种红衣大炮,火枪上仍然在使用火绳枪
(欧洲已经应用滑膛枪)。
而这个时候的欧洲,已经经历过拿破仑战争,完成了多轮武器和战术的更新换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