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林玮教授美育报告《美育与成长》

听林玮教授美育报告《美育与成长》

作者: 曲懿 | 来源:发表于2021-04-01 20:19 被阅读0次

在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的全体教师培训会上,我们学校领导请来了全国美育专家林玮教授为老师们讲美育。

作为一名美术老师,一直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也深知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美的修养,学校落实美育的主要途径。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参与并聆听了这次讲座。

林玮教授看起来很年轻,语言轻松幽默,而且非常谦虚。他分享道,美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需要从“人的自由本质”高度加以认识。它应立足于艺术教育,以完善的课程体系为支撑和基础,同时又应超越艺术教育,着眼于人的精神与情感。

林教授给老师推荐一本书,叫《美学,散步》。中国人对美的理解,和散步具有密切的联系。例如我们中国特别的建筑“亭”子。旁边站个人,就是“停”字。有亭子的地方,就有美景。所以,对中国人来说,亭子不是一个功能性的建筑,是一个审美性的建筑。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在雨天道尽一生,和数不尽的愁丝。

但是现在的人们特别的忙,别说听雨、散步,就连读书的时间都少的可怜。我们比杜甫忙,比李白忙。我们都在忙啥呢?

林教授说,学习知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占有,一种是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的经典独白提出: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对于学生,开展美育课程进行关于美的教育,十分的重要。

那么, 什么是美?

一、丰富的人生体验。生活的范围有多大,体验的范围就有多大,体验的范围有多大,美的范围就有多大。

二、丰富的语言修辞。预验收存在之家。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的方式。

三、丰富的感知能力。寓不尽之意于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纸短情长,言不尽意,道可道非常道。

如果说一个人感受不到世界的美,感受不到爱,因此选择离开世界,离开生命。这其实可以认为是审美问题的表现。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提美育,是十分重要的。中国的发展也已经到了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十八大为什么要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后面加一个“美丽”?社会太快,人太焦虑,都太需要一个发泄的阀门。这时,“美丽”是多么的重要。

美育是“美好生活教育”的简称。美育不是画一幅画,而是在看这个画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的美和爱。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学生的美育,应该立足于我们的美术(艺术)教育,同时应该超越于艺术教育,更应该着眼于一种生活观的重构。说到这里,美育仍然好像是一门高高在上的学问。它除了舞文弄墨外,还能否接地气呢?换句话说,美育要做的,不仅仅是改变某项具体的艺术,或者文化形体,而是要改变接受美育熏陶者对生活境遇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帮助他们以心的视角,来观察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最后以林教授的一句话结尾:有当审美教育变成情感教育,才能和美好时代吻合。

2019-曲懿 所思所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林玮教授美育报告《美育与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kx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