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634248/338583a561d15b16.jpg)
第一次看到《皮囊》这个书名的时候,我一下子想到了一句话“漂亮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本书中所写的皮囊漂不漂亮我并没有印象,灵魂也不能靠有趣无趣来衡量,我感觉到的只是灵魂的沉重。
《皮囊》中的阿太把人生活的异常通透,她坚定的认为“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果你整天伺候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
《母亲的房子》中的母亲,因为父亲当年的一个承诺,毅然在父亲病倒瘫痪后,辛苦地做工,执着的建房。不管多么辛苦,都要全了父亲的脸面,圆满了自己没能说出口的爱情。
《残疾》中的父亲,病倒瘫痪后,并不放弃生活的希望,每天执着的出门锻炼,即使台风来袭,也不想放弃,只为活下去的尊严。
《张美丽》中的小镇姑娘张美丽,只因为年少时遇见了从外面来到小镇的爱情,而离开小镇后,就再也回不到小镇了,即使她的皮囊回来了,即使她给这个小镇以各种名目捐了很多的款,她也再没能被这个小镇接受,不知道她决绝的死后,灵魂能不能留在这个她心心念念的小镇。
《天才文展》中的那个兔唇少年文展,小小年纪时就有了一个大大的梦想,他急于摆脱小镇的标签,却让自己陷入了偏执之中,最终成为了那个“既失去家乡又永远无法抵达远方的人。”
《厚朴》中的那个叛逆少年,恋爱、打架、组乐队,怼教授,在自己想象里把自己的青春活的无所顾忌。最终在想象与现实的博弈中一败涂地。
作者说:“理解是对他人最大的善举。”“这世界最美的风景,是一个个活出各自模样和体系的人。”是的,我们的生命旅途中会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会活成我们的求而不得,有些人会让我们弃如敝屣,有些人会让我们怦然心动,有些人会让我们念念不忘,更多的人则是与我们擦肩而过,在各自的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悲喜。
![](https://img.haomeiwen.com/i3634248/f4ae4a695f5d0efc.jpg)
我突然想到了一句歌词,“我们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是的,聪明的人,勤劳的人,美丽的人,形形色色的人,我们都不一样,生活像一把刻刀,不断的打造雕琢,最后就形成了完全迥异的模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精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易。不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衡量别人的长短,因为这世上没有谁能真的感同身受。所以,我们也应该打破这皮囊的局限,学会用心去遇见,遇见更多人,遇见更多温暖,遇见更多精彩。
更可贵的是,在这本书中,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遇见了曾经的自己。我们谁不曾为爱情做过傻事?谁不曾为维护自己的尊严而拼命努力?在青春年少的时候,也曾经在想象的世界里纵情高歌,然后又在现实的世界里撞得头破血流。我们之所以感觉沉重,是因为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也曾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过。我们的生活就像作者笔下的那片海,是藏不住的,它总是在沉浮着不同的景致,也翻滚着不同的危险。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去寻找到和它相处的方式。
孔子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当然我们遇见的人不能用简单的贤和不贤来区分,但是去欣赏、去理解各种人性的美妙或丑陋,从而看见我们灵魂的深处,却是我在这本书中的最大收获。
![](https://img.haomeiwen.com/i3634248/9a7ce9eace99490a.jpg)
题外话:昨天看完了这本书,心情特别低落,不想说话,所以昨天终于启动了我的那张复活卡。今天利用周末想整理一下自己的感受,写完读后感。但是停停写写,写了一天才算把它写完,而写完后也是万分的不满意,觉得自己词不达意,不知所云。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读完这本书后,明明心情很沉重,似乎想了很多,却是什么都说不出来。也许这可能就像生活,当真正的沉重压下来的时候,反而会失去了倾诉的冲动;也许是因为厚朴、因为文展,让我看到了曾经年少的自己。让我终于意识到我不再是那个曾经的少年,我有了很多很多的改变。成熟的标志可能就是开始学会了妥协,向家人妥协,向社会妥协,向生活妥协,然后走进自己生活的舒适圈。突然又觉得自己的这段话说的好矫情。算了算了,不说了,看吧,《皮囊》就是这样一本神奇的书,它让现实与回忆在我眼前反复交织,终于变成了一团乱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