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优秀可模仿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二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二

作者: 姗仔was | 来源:发表于2021-01-28 10:08 被阅读0次

三、以读代讲通“文意”

1.朗读课文

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老师可做朗读指导与示范。

2.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由教师提问或者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

积累常用实词:俱:全,都。许:余。绝:极顶。湍,急流。甚,胜过,超过。

激:冲击,冲刷。犹:犹如,如同。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弄不懂的问题,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

(3)课堂交流,翻译全文,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要把朗读贯穿课堂始终,引导学生感知文意,感受音韵美。疏通文意不再逐字解释,而应该放手给学生,自己读顺,对于疑难问题,老师适时指导点拨,学生做知识总结积累。)

四、自主学习明“文技”

此环节采用的方法是引领学生回忆《三峡》,然后利用板书引导学生自我阅读并填补图示,完成课文结构的学习。

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思考:

1.从富阳至桐庐的景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写)

2.本文重点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 “异水”和“奇山”(分写)

由此感受本文整齐、严谨的结构,品味结构美。

3.作者是如何表现富春江之美的?

①学习第二段。从水清、水急的角度感受水之异。

②学习第三段。从形、声、色的角度感受山之奇。

品味本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③齐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千丈见底 水之(清)  (异)水  猛浪若奔 水之(急)

负势轩邈 山之(形)  (奇)山

泉鸟蝉猿 山之(音)  横柯疏条 山之(色)

提问:为何先写水再写山?

明确:由近到远,此刻作者是坐在船上欣赏富春江的景色。

提问:这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尝试用如下句式概括。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好一处不同寻常的水啊,你看____________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好一处不同寻常的山啊,你看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句子先填空,例如:

好一处不寻常的水啊,你看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好一处不寻常的水啊,你看极端神剑,猛浪若奔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学生合作探究,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吴均笔下的山水,不仅有形有色,还有声。看似一种非常喧闹、非常嘈杂的景象,却是一种幽静美妙、和谐悦耳的天籁。山间自然音响,既反衬山间的静寂,又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生命的欢乐律动。

提问:文章用了哪些写作技巧,小组合作探究,请代表起来发言。

1.抓住了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奇山异水”。

2.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

3.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夸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对偶);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拟人);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对偶)……

4.详写山,略写水。疏密有分,轻重有度。

(设计意图: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此环节就是强调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熟练背诵蕴“文气”

再读课文,力争把它背下来。这篇文章是一篇骈文体,在语句上讲究骈偶和四六,要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这样的音乐美感。

出示课件:

学生根据课件上的提示齐背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当堂背诵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也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六、合作探究悟“文趣”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出示课件: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补充:吴均生活在政治黑暗的南北朝时期,他的一生如同中国古代众多的知识分子,出身寒门,虽满腹诗书,才气过人,但仕途多舛,抱负难施,终未显达。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化出他的性格。不仅越职私撰写历史,而且偏实录梁武帝的痛处,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是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后受到佛、道家思想的影响,萌生了拂袖绝尘的隐居志趣。于是,当他徜徉于富春江的奇山异水、险峰幽谷时,心境平和,随缘而适,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也忘记了荣辱毁誉,进入了绝对自由的最高精神境界。正是“息心”,以致“心静”;因为“心静”,才能“任意”;因为“任意”,方能“从流”;所见山水,才会澄清。

请根据自己对作者和文章的理解,将下面的横线补充完整:

好一个__________的吴均先生!

预设:儒雅生 从容豁达生 淡泊名利 高雅儒洁 心无旁骛

师:心无旁骛,不喜欢被杂事所纷扰,通过一篇文章,走近一个人,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人物内心的一种纯净,那种高雅那种与世无争,抛去所有纷杂的一个吴均先生。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语句进行深入的挖掘赏析,经过讨论,教师点拨,最终达成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志趣之美,得到了情感教育,突破了教学难点。)

七、总结梳理本节课学习重点:

1.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骈文的音韵之美,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3.作者寄情于奇山异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八、布置作业:

《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这两篇文章和我们今天所学的《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课下阅读,感受“吴均体”的特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课所在单元是初中统编教材的第一个文言文单元,本单元的课文都属写景抒情。在教读课文《三峡》的基础之上,我在教学环节、教学重点上有一点改变,侧重于通过这篇文章,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山水中寄托的感情。作者由景物生慨叹,有自述心志的味道,表现出厌弃名利,渴归山林的愿望。这是学生仅仅自渎课文不好把握的,我在课前请同学们做了相应资料的收集和筛选,了解吴均生平,再结合学生在自由品析景物的时候实现倒推,正是“息心”,以致“心静”;因为“心静”,才能“任意”;因为“任意”,方能“从流”;所见山水,才会澄清,让学生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真正含义。

本堂课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于品鉴山水、总结技法的时候不需要与预设的一样,面面俱到,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谈一点即可,有一点收获,并能运用到实战写作中,就已经非常好了

相关文章

  • 《与朱元思书》和《答谢中书书》阅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和《答谢中书书》阅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阅读篇目文本特点(可供学习点) 字数用时 《与朱元思书》朗读;多...

  • 【新教育 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在成长中提升(二)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县直中学 尚义娜 结束《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的教学后,自己经过反思并做...

  • 223.答吴均书

    ——素素老师的语文教育叙事 《与朱元思书》教学结束后,设计了一次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以朱元思的名义给吴均回复...

  •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语文教材的第一个文言诗文单元,要在七年级分散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课...

  •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二

    (接上文) 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在上公开课之前,我用了半节晚自习时间,让学生们进行了课前的预习交流。预习交流总共用...

  •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

    今天,教研室老师和语文组老师听了我的这节课。 这节课我分成三个部分来安排:第一部分,解题释疑。文章的题目是《与朱元...

  • 《与朱元思书》的教学反思

    今天上课后,感觉那里少了点。《与朱元思书》是一篇自读课文,学了两课的写景散文,应该可以做到自学,就按照课表要求,学...

  •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一)

    在学校“秋之丰硕”教学活动月的统一安排下,今体我又第二次拿起《与朱元思书》这篇文,上了一节八年级教研组组内公开课。...

  • 《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三)

    (接上)事实证明,我的二十分钟预习是十分有效的。平时我一个字一个词带领同学们翻译课文,再三强调的重点实词虚词还是有...

  • 初三上册期中文言文

    一、(2012年海南省中考)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下面问题。(12分)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pt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