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啊等,最终还是等到了年底的最后一天。
如果不是这一天的到来,玲觉得自己仁至义尽得还不够彻底,纯粹得也有瑕疵。
在手机上最后查询一次后,终于下定了决心给对方发微信。
微信的内容经过一番瞻前顾后,呈现得极尽委婉,仿佛担心那笔触太重,会侧漏别的深意,令看的人曲解所要表达的个中意思。
事实上,只要将意思传达到对方那里即可,何需如此的欲言又止呢,但玲还是这么做了。
信息发出去后,就剩下等待,这时候内心反而变得平静了。
一个小时后。
对方回复了。
前后共两条信息,没有时间的间隔,没有撤回的犹豫。
其中一条是:“好的”。
另一条是:“已放假,等上班后再问一下财务。”
两条信息,不仅诚意够足,且态度明朗。
只是有两点令玲没有想到。
一是,大意了!竟然没想到还有放假这种事,居然被自己说中了——一等再等。
二是,说明人家负责,遇事不推脱,就事论事,实实在在说事。
玲想到这半个月激烈的独角戏,自认为的善解人意,不给人添堵,一度还觉得自己超级伟大。
扎心了!
一直以为人家有苦衷,却未曾想到过是否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或许因为过往没有拖延的历史,所以没能想到这一点也情有可原吧。
自己还以为够义气,靠一身正气就能过冬呢,殊不知问题没及时反馈,对大家都没有好处。既然迟早要面对,不如早一点好,一旦有问题,不要瞻前顾后,避免久则生变,变得更棘手。
这种做法与那种“我想说的话就等你自己说出来,你自己去悟”没什么两样。玲一直不太恭维这种扭捏的做法,但自己此刻的做法不也异曲同工吗?
有这种想法的人,有的是为了找存在感,有的是为了确定对方的想法和自己的一样,而玲能说自己是怕给人添堵吗?
所以,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夜长梦多不外乎这种情况。时间拖得久了,平白给一件简单的事情平添一份变数,有状况再补救时,却变得非常被动了。
思及此,玲对自己进行了反思,列出自己有待提升的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当机立断,趁热打铁的作风;
二是,困难面前心生畏惧,处理不利索,不干脆;
三是,磨磨蹭蹭,拖拖拉拉;
四是,涉及为难别人的事情,总想悄无声息的等别人自己发现,却在那之前自己默默扛着;
五是,太多顾忌,遇事总要权衡利弊,就怕给人添麻烦;
六是,自己太多戏。
写下来后,玲决定时常翻看,不时对照,不让问题在自已这里停顿,做一个对自己对别人负责的人。
元旦三天假期结束后问题也就能水落石出了,会是什么原因呢?
玲决定不再思考这个问题,毕竟已经把问题像踢足球一样踢给对方了,对方也已答应会尽早回复。
事情至此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冬》第一章 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