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个小故事,一位智者和一位愚人停顿在一个路口,面临着向左还是向右的选择。上天说,这将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
智者陷入了深思,从日出到日落。愚人也踌躇了半天,最后他掏出一个硬币,往天上一抛,在硬币落地的瞬间就抬脚出发了。
“真是愚昧!”智者望着他的背影,陷入了更深的深思。
待流年飞逝,愚人披着风吹日晒的洗礼和一路或喜或悲的感慨回到路口,智者已化为一枚沉思的雕像。
后来在课本上,我又读到一篇类似的古文: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作者不仅发出感慨:“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翻译成一句白话就是:别废话,说干就干。
02
前些日子听高晓松的《晓说》,羡慕不已,他大概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典范。
古今中外、天上地下、历史八卦、政治文化,都是信手拈来,侃侃而谈。
在一期节目中,他说自己是个非常懒散,没什么计划的人。《晓说》也是在闲聊中被确定的一个节目。
当时制片人问他,肚子里有多少货,大概可以说上几集?他盘算着二十几集应该差不多。于是,原本预计只有一季的聊天节目就诞生了。
节目开播后,受欢迎的程度超出了高晓松的预期。为了对得起观众,他开始整理自己肚子里的那些货。在整理的过程中,又有了新的收获。时至今日,《晓说》已走过了6年。
高晓松说,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坚持下去,说不定就有收获。
当然,坚持下去,说不定也没收获。但不坚持,收获绝对不会成为那只自己撞上木桩的兔子。
03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谋定而后动”,运筹帷幄之间,决胜千里之外是人人都称赞的大智慧。怕的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不考虑周全就出发,总有几分莽撞的影子。只是在我看来,造物主除了给我们一个可以海阔天空的头脑,还有一双脚踏实地的下肢。
争论孰优孰劣,就好比讨论:不入水焉能学会游泳和不会游泳焉能入水的论题一般。风险与机遇原本也是离不开的生死兄弟。
想起电视剧《知否》里的小公爷,本与明兰互生情愫,暗定终身,迫于家族压力不得不另娶旁人,好容易从不幸的婚姻挣脱出来,却又迟迟不去盛家提亲。
他自有一番思量,待金榜题名日,再去求得美人归,可谓双喜。
只是这世间,岂能尽如人意?盘算再好,也只是自己的方寸心思,如何动摇旁人的决定。待他如愿高中,朝思暮想的明兰却嫁了旁人。
只待万事俱备,可惜,万事亦有万变。
04
换一种方式生活,这种念头几乎贯穿了我选择理科后的十几年。
但我依旧秉持着当年的选择,继续读书、继续深造、继续工作……我妥协于生活,只求父母放心,生活安稳。
我常想,如果10年前我就敢于尝试,现在是不是能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如果5年前我就下决心,现在是不是生活也换了新颜;如果1年前我就迈出一步,现在是不是至少改变了一点点……
最后却想起了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