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家小区位居交通便利区,临街的地铁站,公交站整日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如果正值上班高峰期,人声鼎沸,人流如梭,彰显了大都市的快节奏生活。
小区里风景如画,街道两旁高高的樟树、银杏树、枫树,还有各种果树:桃树、杏树、枇杷树、橘子树、无花果树,是小区里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秋天的景色 漂亮的银杏树小区里最热闹的地方当属活动场了。高高的柚子树,仿古的小凉亭,小朋友的木马,滑梯,成年人的健身器材。小区里的”老漂儿”们经常会聚集在这里,有练剑的、打太极的、跳舞的、健身的。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城市的,乡村的;天南的,地北的;天山脚下的,蒙古大草原的。操着不同的口音,讲着不同的方言,听得懂的听不懂的,方言夹杂着普通话,语言和手势并存,但这丝毫不影响老漂族的情感交流。
冬日的柚子树作为老漂族的一员,我经常和老年人们聊天。我们聊天的内容很多,范围很广。有聊孙男娣女的,有聊子女创业不易的;有聊一日三餐的、有聊养生健体的。有思乡的、念友的,有聊家乡风味小吃的,也有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
我们楼上有一对老夫妻,十多年前,心疼儿子工作不易,孙女无人照看,毅然决然地将自留地转租出去,来到了上海,一呆就是十几年。刚来的时候,夫妻俩身体健康,家务活两个人共同承担。三年前老伴突然得了脑中风,半身瘫痪,家务活全部落在了老奶奶身上。
老奶奶从清晨起床开始:做早餐、送孙女上学,买菜,回来后马上把老伴推出来晒太阳,做康复训练(功夫不负苦心人,现在已经拄着拐杖能自己行走了)。傍中午时分回去做饭、打扫房间,再把老伴推回去喂饭。老伴午睡后,下午三点左右,坐地铁接孙女放学。准备晚餐,收拾完毕,给老伴洗澡,安排休息,剩余的时间才是属于她自己的。她每天的生活就如陀螺一般转来转去。老漂族们感同身受,深感她生活的辛劳不易,都主动帮她照顾老伴,天气太热了,把他推到阴凉处乘凉,下雨了,把他推到凉亭下避雨。她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今年孙女上初中住校了,儿子也在他们生活的县城买了一套电梯房,已装修完毕,老两口准备回去过一过自己的生活。
运动场是老漂族快乐的聚集地。那些跟着宝宝们跑来跑去的,两眼时时刻刻不离宝贝左右的,背包里装满食品和玩具的,和呀呀学语的婴儿感情交流的。他们就是老漂族。他们互相沟通、互相帮助、互相倾诉。讲老少两个家庭的磨合,讲两代人的沟通,讲育儿的不同方式,讲时代的间隔横在两代人思想中的鸿沟。
健身的运动场也是吐槽的垃圾桶。他们有着相同的经历,但也有着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讲述着老漂族不同的故事,宣泄不良情绪,净化大脑思维,在生活中逐渐改变旧的思维方式,和新时代接轨。
他们爱家庭、爱子女,他们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孩子们。他们是无私的,但不是完美无瑕的。他们有自己的情感,自己固有的生活方式,自己的情绪、脾气、委屈,和伤痛,也有一些与当今时代不太协调的东西。在这里也想对年轻人们说一句,要学会尊敬、理解、接受、包容你们的父母,像他们包容你们从小到大种种原因的任性和哭闹一样,给他们最大的信任、关心,不论他们漂到何处,都能找到家的感觉,找到那个属于他们自己精神上的家。
归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