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幻景、真妄相攻是怎样产生的
古人对于幻景与真妄相攻,多总称为魔境或幻景。对于它的产生,虽也有的指出了是“金丹之化机”、“五脏六腑……变化出的幻景”,但其根本原因,却是意识不够纯净之故。正如《性命法诀明指》所说:“魔来之害,实我阴神扰吾心君”,“念不归一而外驰,则魔斯至矣。”这就明确指出了幻景之产生,是念不归一的结果。从气功科学的立场来看,这些论述无疑是正确的。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幻景与真妄相攻的产生尚有层次的不同。下面试分述之:
一、幻景的产生
幻景多是人体内部气化反应的“变态”反映。《气功探邃》一书中指出:
“幻景是五脏气化与意识中已有概念(或映象)相结合而产生的。所以出现不同的幻景,是体内气化连及不同内脏而牵动意识的结果。”
按照气功的整体观理论,人体五脏(心、肝、脾、肺、肾)与五种情志活动(喜、怒、思、忧、恐)有连属关系,而情志与人体的气机变化又是密不可分的。“志”专一,则可“动气”,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忧则气消,恐则气怯等。反过来,气的动势专一,也可引发情志变化,这即古人说的“气一而动志”。幻景的产生,多与此有关。试以喜为例,就其产生幻景之机理,作一简单分析。
中医理论认为:“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即当人受到良性刺激而感到舒适、喜悦时,体内的气血也会相应得以舒畅。也可以说,人体的舒适愉快的感觉与自身气血的畅通是紧密相关的。人体的这种愉快状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诱发喜悦的因素),都会在意识中留下“记忆痕迹”。当练功入静后,气血得以畅通,也会产生一种舒适、愉悦感。这种内在的感受,容易引起兴奋神经型的人不自觉的追忆,于是以往曾招致喜悦的美好经历即可展现出来,如宁静的湖面,秀丽的山川,艳丽的花卉……自然美固然可以成为浮现的对象;而壮观的庙宇,绮丽的塑像(包括佛仙塑像)……造型美也可以成为追忆的素材。由于入静时,逻辑思维处于朦胧状态,故其不自主地追忆的景象,有时会呈现“哈哈镜”式的变态映象。加之练功时气的质与量都优于常态,所以显现的景象也较日常所见更为艳丽与富于光泽。幻景产生的机理与睡眠时受到种种刺激而招致梦境的机理相似(但不等同)。譬如睡眠中腿受到了冷的刺激,于是形成种种缘故引起在冰上跑而掉进冷水的梦境。需知梦中的繁杂的情节与过程,是腿受了冷的刺激后,在睡眠状态下,大脑不能进行精确分析,从而引起了生活中经历过的冷的追忆。在这里不难看出,梦中的境象过程是虚幻的,而梦中冷的感觉却是真实的。同理,练气功的幻景,其中景象是虚幻的,而各种感受(包括心理状态)则往往是体内气化的结果。鉴于此,不能把幻景说成是该人的思想状态,更不能依此作为判断迷信的根据。迷信与否,不在产生幻景,而在于对待幻景的态度。对幻景中的神佛顶礼膜拜,把幻景中的某些语言奉若神明,才是迷信;把幻景看做是练功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加以分析研究,则是科学。
《幻景与真妄相攻(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