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创业
【有余味】那些创业成功的人,是如何发现创业机会的?

【有余味】那些创业成功的人,是如何发现创业机会的?

作者: 余味说创业 | 来源:发表于2019-03-14 20:01 被阅读6次

    关注余味,每周刷新一次你的营销思维(私人朋友圈:5630337)。

    凡是大众赞同的,我们就要去思考

    凡是大众反对的,我们就要去研究

    凡是大众厌恶的,我们就要去搞懂

    很多人想创业,但绞尽脑汁还是找不到一个机会。

    实际上,创业机会是可以有思路有规律去发现的。这篇文章,我就来讲讲如何发现身边的创业机会。

    在讲之前,请认真思考文章开场的三句话。

    如果你身边有很多人叫你去干的机会,基本上会血本无归,因为被很多人发现的机会不叫机会,而是一片火海,俗称“红海”。

    按照供需平衡关系分析,如果你贸然进入这片火海,无疑是往“供”的一方加重了砝码,而“需”的一方没有变化,相当于给本来就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商家加了一把火,自己也陷入困境。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市场上90%以上的行业几乎都属于红海,是不是就没有创业机会了?

    当然不是。你可以举起成本之刀,用成本上的优势抢占一席之地;也可以举起创新之刀,用产品上的优势攻城略地;你还可以在火海之外寻找一片净土,引入五湖四海的小流水,建立自己的创业洼地。

    具体怎么做呢?我给大家提供三个方向:

    1、抓住小众需求

    世间万物皆在变换,而规律始终循环——你缺少的并不是创业机会,缺少的是一双发现机会的慧眼。

    如果你在一个成熟的行业创业,发现产品同质化太严重,你该怎么办?放弃让人眼红的大众市场,抓住毫不起眼的小众市场。

    比如说如果你想在朋友圈或者淘宝卖东西,你不知道卖什么,卖水果卖零食都发现很多人在卖,如果你也选择卖水果卖零食,很有可能你就会变成像大多数保险业务员一样(只做熟人生意),后面就再也无人问津。

    你不如抓住小众需求的市场(比如说卖地瓜),然后你跟朋友说你在朋友圈卖地瓜,如果他很惊讶,那就大胆去做吧。

    因为这样的小众产品也许平时很少人需要,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打破了地域限制,小需求已经可以被迅速的收集起来,一个个小需求最终都会累积成大需求。

    比如说你爱好设计,可能在同一个城市爱好设计的人并不多,但是通过互联网把全国,甚至全世界爱好设计的人聚集起来建一个社群,然后开始走上内容创业之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随处可见一些健身打卡群、阅读打卡群。

    再比如说现在的大多数人都喜欢流行时尚的穿衣风格,但是,有那么一部分群体喜欢个性化定制,所以就有了私人定制的衣服,比如说旗袍,所以淘宝上有一家个性化定制的旗袍店轻松赚个几百万。

    我有个客户在广州做服装十几年了,前几年开始转型,他做的不是普通人穿的衣服,反而是专门为胖子定制的衣服,价格比普通衣服贵好几倍,一年的毛利也有近千万。

    这些都是抓住了小众需求的案例。与其贸然的跳入火海,不如尝试寻找另一片海洋,去赚别人不在意的小钱,最后很有可能会堆积成金山。

    2、未被满足的需求

    如果一个市场只是满足了其中一部分人的需求(比如说高价),但无法满足另一部分人的需求(比如说低价),说明这个市场存在需求。

    乌鸦就一定是黑色的吗?

    如果在没有发现白乌鸦之时,所有人都认为乌鸦只有黑色的,直到几年前在国外惊奇的发现一只白色乌鸦。

    所以,每个行业都需要有人去创新。

    比如说养生馆给人的感觉一般是上了年纪的大叔才会去的地方(你可以观察一下身边的足浴店、按摩店),现在的年轻人和女性怎么好意思去呢,多少会有些不自在。

    后来,四川的一家叫“常乐”的足疗店就开始尝试,做了一个转型店,从传统的街边店做成了商场店,设计的风格也非常简单,没有了大电视大沙发,给人的印象基本上只有一张干干净净的按摩床。

    足疗店开在商场中有悖常理,因为足疗店一般营业时间要到凌晨,而商场一般晚上10点就关门了。所以,常乐采用了另一种思路经营足疗店。

    但是,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他们满足了年轻人的需求,所以商场店年轻人消费群体增加了很多,因为逛商场的大多数都是年轻人。

    也就是说,对于传统养生馆来说,之前服务的客户基本上是上了一定年龄的大叔,而年轻人是未被满足消费需求的一个群体,所以常乐抓住了机会。

    类似的创业例子还有哪些呢?

    我的发型比较短也比较简单,缺点是经常需要剪发,大概半个月左右就需要剪一次。但是,如果你在大城市就会发型剪发并不便宜(像我这样的发型非常简单,剪一次需要50~70元)。

    因为我经常出差,所以基本不会固定在一家店剪发。但有时候遇到一些服务一般,技术也一般的理发店我会很无奈,因为发型简单服务也不怎么样,他照样收了我那么多钱(同样的价钱,他服务别人的时间要比我的长)。

    那么,像理发这样的行业有没有创业的机会呢?

    我相信,有一些小孩或者老人,或者跟我一样经常需要理发的年轻人同样存在我的问题:发型很简单,对于那些长头发的人群来说,浪费近百元去剪发很不划算。

    我在万达的一些超市入口,发现了有一种叫“快剪”的理发店,他们就非常简单的模式,只需要15元,不用洗头也没有其它服务,几分钟就搞定一个客户,而且很多时候还需要排队。

    我自己也去体验过一次,但是因为没有洗头服务我就再也没去光顾过,毕竟经常见客户还是需要注重个人形象。

    再比如说花就一定是别人才能送吗?就一定是男人送给女人吗?有没有一种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呢?

    花点时间重新定义了人们对于花的需求,自己给自己也可以送花,每周一次只需要99元起,结果大获成功。

    实际上,市场上未被满足需求的消费者并不少见,你只需要思考以下两个方面就能发现身边的创业机会:

    他们对价格很在乎,但是对服务不在乎(比如说快剪)

    他们对价格不在乎,但是对环境很在乎(比如说按摩)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我有时候回家在附近散步的时候就发现:有两位年轻的按摩技师只提供一张凳子,旁边放了一块简单的按摩10元招牌,但是按摩的人数也不少。

    有些人可能突然觉得哪里累了,去按摩店觉得麻烦或者觉得浪费,所以就直接在路边按个二十分钟缓解一下疲劳。

    如果你听到身边有抱怨,不妨尝试着去发现创业机会。

    3、别人去挖矿,你应该卖水

    如果以上的创业机会你发现不了,或者说你身边没有合适的机会,那你完全可以考虑为某些行业提供服务,从而抓住身边的创业机遇。

    我们中国人有一个共同点,凡事都喜欢跟着别人干。

    比如说有人开了一个加油站,如果你也在这个地段想做点生意,你应该怎么做呢?当然是开一家便利店,而不是继续开一家加油站。

    然而,现实总是让人大跌眼镜:后者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比如说很多人只看到了现在的年轻妈妈疼爱孩子,愿意为宝宝花钱,所以接二连三的都去开一个母婴店。

    聪明的做法是:你应该在母婴店旁边开一家小儿推拿中心,而不是继续开母婴店,与竞争对手进行困兽之斗,把自己逼入了绝境。

    因为想开母婴店的人只看到了年轻的父母对孩子的疼爱,并没有考虑到母婴行业已经趋近成熟,更没有意识到中国近些年婴儿出生率一直在下降。

    那么,这个思路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运用?

    就拿我之前举的一个案例,我之前有一个同事是做建材行业的,后来他觉得做建材实在是累,天天都是搞活动,月月都是清库存,他就干脆不干了,直接在建材市场开了一家广告店。

    其实就是一家物料制作店,因为商家经常搞活动,所以基本上每个商家都需要大量的物料,比如说单页、地贴、吊旗等等。一个月下来,比他做建材的时候收入还高。

    再比如说还是家居行业,有很多的小工厂都在模仿大企业,但其实大企业的家具市场同样也遇到了瓶颈,而且国内品牌其实在产品差异化上也没有什么太大区别,所以现在模仿他们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

    如果你想在家居行业创业,不应该再去模仿千篇一律的国内产品,其实在宜家和国内品牌之间,那种小而美且简单的产品存在着比较大的市场。

    别人都去挖矿的时候,你就不应该再去挖矿,毕竟真正能挖到矿的人只有少数人;别人都去选择做一个项目的时候,你就应该考虑有没有相关的行业,或者直接为他们提供服务。

    同样的道理,用在高考选专业也同样适用。比如说你的同学都在学经济管理专业,他们都说这个行业发展好,你就不应该随波逐流。可以想想。我能不能去学法律专业?

    因为学经济管理的同学,他们将来不是自己创业,基本上也是在一个公司任职高管,他们肯定有法务方面的需求,说不定将来你可以与他们产生合作呢?

    实际上,绝大多数时候你所看到的“好”只不过是当下的现象,并不意味着未来也会好,而且,这种好很有可能稍纵即逝。

    创业说明

    1、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就像很多人觉得奶茶的利润很高,然后就去开了一家奶茶店,但美团去年数据显示:开了18万家奶茶店,关闭了18万家。

    2、别人去挖矿的时候,不一定都不应该去挖,比如说你知道哪里有矿或者你知道怎么能够挖到矿,那你当然应该果断的选择挖矿;反应到创业之中就是,如果你的产品或者营销比别人做的更好,同样也可以进入。

    3、创业机会不局限以上思路。也有很多创业成功的案例在以上分享的创业思路之外,但以上三个创业方法论,几乎是最符合普通人创业发现机会的思路。

    (完)

    重磅预告:

    我精心推出的《有余味营销课》将在本月15日开始正式报名,我将用一年的时间与你们一起成长,整套课程内容包含销售、营销、创业和思维四个系统性内容,欢迎关注。

    原创不容易,请尊重知识产权;不要“又想学我的方法,又不想让别人知道是余味所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余味】那些创业成功的人,是如何发现创业机会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fh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