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抚养》一书里。作者李玫瑾提出了,养育要关注早年心理抚养,尤其要关注与人性相关的情感、与命运相关的性格的观点。并通过大量案例的讲述,给出了操作性极强的抚养建议。
作者在书中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很多问题都可以从父母身上找到影子。”
父母对待事情的态度和方式,也会影响和成为孩子对待事情的态度。
所以,父母希望孩子今后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他。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以身作则的养育会事半功倍。早年养育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父母的养育方式决定了人的未来走向。
那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养育出乐观、开朗又有爱的孩子呢?作者给出了以下四点建议。
1、亲自陪伴
哈佛心理学教授吉尔博特说:“十年以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而遗憾。”
当今社会,随着女性的觉醒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很多父母为了赚钱整天忙忙碌碌,无暇顾及孩子眼前的需要。他们在外辛苦打拼,最后孩子却和他们成了陌生人。
殊不知,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亲情陪伴比金钱重要得多,有父母陪在身边,哪怕家里并不富裕,孩子也会感觉到幸福。
所以,外出务工的父母,一定要尽可能创造条件把孩子带在身边。时光不可倒流,孩子的成长是有阶段性的,一旦错过某个阶段,再想弥补,就需要付出成倍的心血。
陪伴孩子的“有效期”在0-18岁的这个时段,
一旦过了这有效期,任你百般努力、拼命补偿,也是无济于事。
2.珍惜过程
在养孩子这件事上,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有教育专家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大部分孩子是有父母的孤儿,尽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但是却没有传递内在心理支持的正能量。”
比如,带孩子去游乐场,很多父母让孩子自己去玩,自己却盯着手机,一副全然忘了孩子的样子。
又或者,临睡前,孩子一再要求父母讲个故事,父母会大吼埋怨:都忙了一天,哪有力气给你讲故事,赶紧给我睡去。然后侧身自顾自地刷手机,孩子委屈睡去。
父母的陪伴要注重质量。作为父母,要全身心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真的很喜欢与父母一起画画、做手工、做饭或者散步,又或者运动。所以一定要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过程。
在与孩子亲密相处的过程中,父母也可以借此,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学会人际交往。
3.创建好的家庭氛围
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他成长的乐园,孩子未来的模样,多多少少都会受家庭的影响。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要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
看到过这样一段话:理想的幸福家庭是靠全家人齐心协力去建立的。一个家庭最好的模样,就是厨房有香气,书房有文气,卧室有笑语。
如果每个父母都能把握好这三个家庭要素,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成长氛围,孩子便能在爱的熏陶下,习得爱和被爱的方式,自尊自爱,温暖而坚定。
4.不断学习,造福后代。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父母都在混,孩子又凭什么拼?
很多父母,一边给孩子一个苛刻的人生,一边却对自己的成长没有任何要求。
这样的养育怎么可能,让孩子拥有一个好的未来?
我一直深信,父母的身教重于言传。所以,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会把手机放到另一个桌子上,在孩子没有疑惑时,我就坐一边看书。时间长了,孩子也潜移默化的喜欢上了读书。
再比如,做家务,我经常在心情不好或者临睡前,把家里收拾干净,沙发和书桌上的东西都要放回原位。在我的影响下,孩子也会在睡前,自觉的收拾好玩具再上床。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养育对于孩子行为方式、人格品行的培养以及终身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父母只有不断学习科学的养育方式,才能造就孩子更好的未来。
所以,父母想改变孩子,首先从自己做起。你想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你自己首先要在孩子面前阅读。你想要孩子乐于学习,你自己先要爱学习。如此,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孩子。
托尔斯泰所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