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你读书时,你读到的是什么?
在这个纸媒所占市场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挤占空间,电子书成为越来越多受众喜欢阅读和追捧的方式。喧嚣的时代,你有多久没有走进图书馆,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安静的阅读一幅篇章,一个章节或者一个自然段,即使是不读,看见琳琅满目的图书林立眼前,是否会有一种幸福感,连空气中都漂浮着知识的味道,深吸一口气,就感觉营养满满,更别说去认真读一本书了。
知道很多人都会说现在每天都很忙,真的抽不开身去图书馆,即使去了,左一个电话,右一个电话,很难再有心情投入进去,索性买几本,仓皇的离开了,那就选择有空闲时间再阅读,千万别让书沉睡千年,落上厚厚的一层灰尘也无人问津,那书真的成了一种摆设,成为自己装文化人的一份修饰。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一件被推崇、鼓励值得做的事,是一场全人类文化运动。每一位读者都会肯定读书的作用以及价值,知道会受益无穷。读书,读了过后,读到了什么?
出书在当代不再是多么遥不可及,追不到的梦。自媒体时代的兴起,网络信息快节奏更迭,只要你想出书就不是什么难事,难在有没有读者愿意购买,是不是畅销等等。读书,要有选择性,市面图书良莠不济,要学会筛选甄别,不要随便拿来一本书就读,有些书只是简单文字的堆垒,你很难汲取到营养,无疑白白浪费了时间,空有读书之名,华而不实。
2
读书,通过作者的手笔听故事。
记得读《摆渡人》时,彻底被作者所设计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惊讶之余更加佩服作者的想象力和构思能力是如此的精妙绝伦。女主角由于火车事故而死亡,灵魂遇到了自己的专属摆渡人,并展开了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最终又返回人间并且将自己的摆渡人也带到了自己的世界,很温暖的故事。读完之后感慨作者的巧妙设计,原来小说故事还可以这样写,又开阔了不少眼界,脑洞大开,原来还可以有这样的感人故事,真的很治愈心灵。
当读完柴静的《看见》时,感受到通过作者的笔下世界是如此真实,通过一个媒体人将自己所遇到的事情,所采访的对象,所领悟到的感触一一呈现出来,是多么的现实,读者读了之后没有一点距离感,真实而有力量,引人思考。像是白岩松写的《白说》一书也同样写出了当下的一些现象,对于某些事情的看法等等,都会带领你到他的世界,去感知他的世界。
还读了一些大冰的书像是《他们最幸福》、《拐,摸摸头》、《阿弥陀佛么么哒》以及最近新上市的《好吗好的》等,书里就是一些大冰所遇到朋友的故事,没有大说特说某些大道理,只是用一个个故事,去讲给每个聆听者。故事有的甜美,有的潸然泪下,有的搞笑有趣,有的耐人寻味。每个故事的背后,或多或少,读者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子,通过作者的眼睛,去观别人的故事,原来枯燥的生活中,也同样有动人的故事。会写故事的当然还有张嘉佳了,看完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发现每个故事都特别美,真的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电影来拍摄。
3
本人很喜欢阅读纸质版的书,觉得当什么都觉得干不下去的时候,就找本书来,只要读上几页,就能心平气和下来,沉静下来。当有时间坐下来去阅读一本书时,真的觉得很幸福,读书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记得最近看新闻看到董卿说不读书就像不洗澡一样,觉得比喻的是如此形象,洗澡洗掉汗渍油泥,令身体轻松畅快;读书增加知识,开启智慧,净化心灵,腹有诗书气自华自然就是这个道理。
读书,通过作者的眼睛观世界。这个世界,可以是尼罗河畔的非洲渔民部落;可以是霍金的宇宙中的黑洞理论;也可以是主人公苏菲小姐的内心独白。这个世界,可以具体到大自然的一花一树,也存在于抽象世界里超过人类理解的反物质的存在。这个世界,总会跳出你所及的眼界,带你领略看不到、想不到的范畴。你可以通过小说故事了解情感、普世价值、事物存在的规律,带给你的可能会是前所未有的颠覆,推翻你早已经建立好的衡量事物的标准。透过现象,你清楚的知道层层逻辑本质,问题原来还可以这样思考。书的另一个作用是能够提供给你一个除了非黑即白对立面之外的答案,不是因为多数人的拥戴就应该忽视少数人的心声。
读书时,你的心态也会有变化,心态的转变,连带着相貌、格局、眼界的变化。读书时,才知道自己的内核知识到底有多匮乏,了解自己,更能清楚认识自己,通过别人的世界提升自己。
记得仓央嘉措有句情话是这样写:我想去看看你生活的地方,去走走你走过的路。通过他人的视角,你也能感同身受那份纯真美好。书给予你的世界,让你能够更加立体感官周围的世界,触碰天地间的事物。
读书,是件快乐的事。愿你能够读到你眼中的哈姆雷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