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
“勿忘勿助”与“必有事焉”——读《答聂文蔚书》

“勿忘勿助”与“必有事焉”——读《答聂文蔚书》

作者: 037c26111bb7 | 来源:发表于2018-10-02 10:13 被阅读22次

来书所询,草草奉复一二:

近岁来山中讲学者往往多说“勿忘勿助”工夫甚难,问之则云:“才著意便是助,才不著意便是忘,所以甚难。”区区因问之云:“忘是忘个甚么?助是助个甚么?”其人默然无对。始请问。区区因与说我此间讲学,却只说个“必有事焉”,不说“勿忘勿助”【1】。必有事焉者,只是时时去集义【2】。若时时去用必有事的工夫,而或有时间断,此便是忘了,即须勿忘。时时去用必有事的工夫,而或有时欲速求效,此便是助了,即须勿助。其工夫全在必有事焉上用,勿忘勿助只就其间提撕警觉而已。

若是工夫原不间断,即不须更说勿忘;原不欲速求效,即不须更说勿助。此其工夫何等明白简易,何等洒脱自在!今却不去必有事上用工,而乃悬空守著一个勿忘勿助,此正如烧锅煮饭,锅内不曾清水下米,而乃专去添柴放火,不知毕竟煮出个甚么物来。吾恐火候未及调停,而锅已先破裂矣。近日一种专在勿忘勿助上用工者,其病正是如此。终日悬空去做个勿忘,又悬空去做个勿助,渀渀荡荡,全无实落下手处;究竟工夫只做得个沉空守寂,学成一个痴騃汉,才遇些子事来,即便牵滞纷扰,不复能经纶宰制。此皆有志之士,而乃使之劳苦缠缚,担阁一生,皆由学术误人之故,甚可悯矣!(《答聂文蔚》其二)


注释

【1】 我此间讲学,却只说个“必有事焉”,不说“勿忘勿助”

《孟子·公孙丑上》:“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

【2】必有事焉者,只是时时去集义

《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解读:

孟子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必有事焉”,“事”字义深。孟子合于“心”而言“事”,犹如《中庸》25章合于“诚” 而言“物”,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事,乃心之事,必有事,意指心上工夫连绵恒久,须臾不间断。如《中庸》云:“至诚无息,不息则久”。阳明先生曰:“息有养,瞬有存,此心惺惺明明,天理无一息间断”。

如何养浩然之气,孟子针对“中人以上”开示 “必有事焉”。从“必有事焉”既要体会出“至诚无息”,也要体会出“诚者自成也”。“必”,非意必固我之“必”,只是说心上工夫入于精微,不会间断,但又丝毫不勉强,不造作,下文承接“勿忘,勿助长也”,过渡得非常自然。

阳明先生曰:“我此间讲学,却只说个‘必有事焉’,不说‘勿忘勿助’”。阳明先生破斥“勿忘、勿助”,只是教学者在“必有事焉”上用工夫,这是接引“中人以下”,不得不把两者区分开。

只有心性功夫入于精微,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然后言“勿忘” 、“勿助长”才有意义。“必有事焉”,此是大中至正之道,“忘”与“助”为两端,偏离了中道,或“不及”,或“过之”,方可言“忘”与“助”。没有“中”,两端便是虚设。

近岁来山中讲学者往往多说“勿忘勿助”工夫甚难,问之则云:“才著意便是助,才不著意便是忘,所以甚难”。他们故作高明,自认为空守着一个“勿忘勿助”,便契合最上乘心性工夫。

阳明先生看得非常清楚,他们不过是悬空口耳讲说,不曾真正笃实用过工夫,“终日悬空去做个勿忘,又悬空去做个勿助,渀渀荡荡,全无实落下手处。究竟工夫只做得个沉空守寂,学成一个痴騃汉,才遇些子事来,即便牵滞纷扰,不复能经纶宰制”。

严格说来,工夫能上达“生知安行”,自然能做到“勿忘,勿助长也”。其次,工夫能入于“学知利行”,正好可以在“勿忘” 、“勿助”两端绵绵用工夫,提撕警觉,执两用中,进而从“学知利行”上达“生知安行”。

学问工夫最低一层次是“困知勉行”。所谓“困”与“勉”,正表明心性功夫还没有入门,不晓得头脑,需要从“困知”与“勉行”入手慢慢打磨,此时只需要在“必有事焉”上用工夫,不必言“勿忘勿助”。

“必有事焉”的涵义在阳明先生那里也发生变化了,不再是“生知安行”,而是“困知勉行”。学者欲上达“生知安行”,须真切笃实从“困知勉行”工夫做起来。

修学工夫不晓得头脑,不知本原,说“忘”与“助”,均是一场戏说。阳明先生问之云:“忘是忘个甚么,助是助个甚么”。此正是执“两”而用“中”,为其开示一个头脑工夫。“忘个甚么”与“助个甚么”,殊途同归,由此话头入手用工夫,即是“必有事焉”,复其性而反于“中”。

《传习录》28条,阳明先生区分“气宁静”与“求中”工夫,有助于解读《答聂文蔚》这段文字。

孟子言“必有事焉”,此是“时中”。阳明先生却只说个“必有事焉”,不说“勿忘勿助”,“必有事焉”乃“求中”工夫。在心性功夫没有入门之前,悬空说“勿忘勿助”,最多只是养得气宁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6a90b55d7905:严师的论述非常精彩:+1:掌握好必有事焉这个时中,方为有本,方可源泉滚滚,不舍昼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程子评论“此见圣人之心,纯亦不已也。纯亦不已,天德也也。”天德即为天理,乃集义所生。至于如何觉察,必有事焉,儒家曾子一门,当有不传之秘,否则如何解释“自汉以来,儒者皆不识此意”感觉不一定真的是都不知道,只是不愿见人而已。

本文标题:“勿忘勿助”与“必有事焉”——读《答聂文蔚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io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