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上幼儿园啦~
高兴得我要旋转、跳跃起来,大把的好时光在不远的前方等着我去挥霍。
交给老师,我放心!
但是我马上发现,教育是家长全部的责任,老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她们要管一个集体,很难再有精力因材施教。
一天,我们一家四口在晚饭后玩耍。妹妹把书扔到了地上,作为哥哥的儿子,蹦出了一句脏话。
我和老公对视了一眼,都怔住了,而我更是满满的焦虑。
在问了儿子后,得知是生活老师的习惯用语。
该怎么办呢?我该直接跟生活老师谈一下吗?但是开诚布公后,生活老师会马上改正?还是会私下针对我的儿子,打击他各方面的努力呢?
毕竟班主任也时常在场,听到这种话,作为同事的她,也没有及时指出来。
01
作为局外人,客观分析
第二天,我平息自己的情绪,拿出纸和笔,坐在办公桌前整理思绪。
我在纸上写下客观的事情:
1. 生活老师在讲脏话;2. 儿子在学脏话。
然后这会导致:
1. 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2. 我非常不满和焦虑。
然后,我开始找到问题所在:我对老师讲脏话感到生气。
利用学到的情绪管理——“谁的困扰谁负责。”发现这是我的困扰,我得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而不是让老师去改变。
所以,我利用最近学习的教育方法来引导孩子:低年级,可以用具象的、简单的思维导图引导孩子。
02
儿子的思维导图初体验
当天晚上,我跟儿子做了个游戏,画思维导图。
我先在纸的中间画了只手,画了个斜杠,表示不能做,然后问儿子:“你想想,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儿子回答:“不能吃做实验的材料。”
“很好。”我说到,然后画了个实验器材,画了个大叉。
“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做呢?”
儿子答不上来,我循循善诱:“你觉得老师可以讲脏话吗?”
儿子马上回答:“不可以!”
“嗯,非常好。”我边画了个垃圾桶,边画了嘴里吐出很多字的人,跟儿子解释:“脏话是垃圾,要到在垃圾桶里。小朋友不是垃圾桶,不能把脏话倒在小朋友身上。以后你也不能把脏话倒在小朋友、老师、爸爸妈妈等长辈身上,好吗?”
儿子听明白了,我在图上画了个叉。
接着,儿子打开了思路。马上说:“上课不能蹦蹦跳跳。”我画了一只跳跃的兔子,画了个叉,“嗯,上课要坐好,不要跳来跳去。”
“不能踩草坪。”儿子迫不及待地说。我画了几株小草,草上一只大脚,然后一个叉叉,边画边说:“嗯,要保护好小草。”
“不要咬人。”儿子想到开学时有小朋友咬人事件。我画了一头大张着嘴,露出牙齿的狮子,画了个大叉。
儿子还说了很多很多。画完后,我又让他看着每一条总结。儿子回答得很好,“不能吃有毒的实验材料;要把脏话倒在垃圾桶里;上课不能像小兔子跳上跳下;不能踩草坪;不能像狮子一样咬人……”
培养孩子好习惯,手残党妈妈用思维导图这么操作!试验了这一次,我发现儿子对思维导图很感兴趣,发散思维还能分析利弊,并且能用自己的话总结。
这让我也尝到了甜头。
03
思维导图,妈妈斗智斗勇的尚方宝剑。
第二次用思维导图,是因为儿子没有听取我们的警告。
我们让他不要在电梯里跳,不要在电梯里长时间等人,还有一些新闻上经常在报道的,比如不要穿拖鞋乘电梯,不要玩电梯扶手等。
但是儿子听了没有概念,依然会在电梯里跳。
原本一开始想着,用IPAD搜各个电梯事故视频,让他自己看到有多么危险。
但是一打开我就放弃了,因为对于我来说都很触目惊心,再加上恐怖的背景音乐渲染,很大程度上,对年幼的儿子来说是一个个恐怖片。老公也提醒我:“你会让他做噩梦的。”
我在IPAD上搜索了“电梯+动画”,跳出来好多少儿益智类的动画小视频。
我挑了一个唱歌的动画故事。让儿子看了两遍,然后暂停。
我在纸中间画了个电梯,问他:“动画片里讲了什么?”
儿子说:“要手牵手。”
“嗯,没错,要和妈妈手牵手,一起走。不要自己一个人去乘电梯。”我画了一个妈妈和一个小孩牵手的图画。
“还有呢?”我接着问。
“不要在电梯里蹦蹦跳跳。”儿子回答。为了正面一点,我画了一个人站在地上的图画。
“还有吗?”
“不要在里面玩球。”儿子回答。
“嗯。可以乱按电梯按钮吗?”我提醒。
“不能。”我画了几个电梯按钮。
“然后呢?”儿子想了想,回答我:“不要把手放在电梯门里,会被夹到。”我画了一张大嘴,一只手在大嘴旁,加一个大叉。
画好后,我让儿子复述了一遍给我听:“要手牵手;不要蹦蹦跳跳,要站好;不要乱按电梯按钮;不要把手放在电梯门里,会被夹到。”
培养孩子好习惯,手残党妈妈用思维导图这么操作!“很好。”然后我又打开动画片,给他看了一遍,边看边点画出来的图,一一对应。
这之后,每次乘电梯,儿子都会提前提醒我们,要快速进电梯门,不要跳,不要乱按按钮。他自己也规矩了很多。
现在,给儿子讲完故事,我也会画个简简单单的思维导图,帮助他记忆、复述、理解。
在和儿子斗智斗勇的路上,思维导图无疑将是我的一把尚方宝剑。
04
妈妈不需要持证上岗,但需要更加努力
我第一次当妈妈,没有经验,任何事情也和儿子一样在摸索中。
听到许多妈妈在抱怨孩子的不努力,但是也看到更多的妈妈在反思,自己如何更加出色地做个引导者,让孩子也能在拼妈时露出骄傲的神态。
培养孩子好习惯,手残党妈妈用思维导图这么操作! 培养孩子好习惯,手残党妈妈用思维导图这么操作!思维导图的确能够让亲子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让我们的亲子关系更加紧密,也有利于我们思考和总结,但是它也只是一种工具,更多的,还是需要身为妈妈的我们足够用心,愿意陪伴。
多多陪伴、引导孩子,让我们的孩子在属于自己的花期内绚烂盛开,这大约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了。
所以,思维导图不是万能的育儿工具,但是最好用的育儿工具里,应该包含思维导图。
So,好用的工具,你get了吗?
(这篇文章发表在公号:这很辣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