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
《十八洞村》,治贫愈心

《十八洞村》,治贫愈心

作者: 拾六_ | 来源:发表于2020-07-03 20:16 被阅读0次

“莫非你贫穷是哪个害得啊?”这是《十八洞村》里的一句台词,答案虽显而易见但却常被忽视;没有谁能让一个人贫穷,除了那人本身。拿到电影里来说,杨家班一开始要打的那场硬仗的对手就不是旁人。说到这里,没看过电影的观众可能会想到杨家将的故事,遗憾但却意外的是,这里没有刀枪血影的战场,有的只是层层叠叠的梯田、陡峭蜿蜒的公路和一个在精准扶贫政策下治贫愈心的故事。

当然,不能一看到精准扶贫就草草的将其定义为宣教片,如果给《十八洞村》定个类型,宣教片将会是它最不值得一提的类型,至少看完电影的我这样认为。

看完电影的我觉得还应该写在前面的是,电影一开始会有一点在情节上的用力过猛,但这是一个治贫愈心的故事;像治伤的过程一样,随着剧情的发展,伤疤恢复的越来越快,到最后痊愈或者说结尾,会发现竟是受过伤的痕迹都消失淡化了,全然没了过于的迹象。一切不能过早定论。因此,若是将十八洞村定义为穷乡僻壤,那就有些言之过早了,让我们从杨家将们的身上来一一细说这穷病是如何诊断又怎么治疗的罢。

十八洞村它不穷,因为有杨英俊。他当过兵,复原以后回村做了农民。当他知道自己被识别为贫困户时的愤然离场,我的第一感觉是疑惑:作为我所了解的贫困户是每年有产业扶持补贴、医疗费90%报销和子女上学资助等政策,为什么有人不愿意当呢?或者说为什么他不愿意当呢?我以为是他战士的骨气让他拉不下面子来接受现实。可好像不全是这样,就像他疑惑的一样:自己一心一意种田,饭饱酒足,怎么就成了贫困户?他不穷,他心不穷,他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的缩影,他们吃苦耐劳,凭劳动吃饭,他们经历过那种饭吃不饱、衣穿不暖的贫穷让他们觉得贫穷已经一去不返了。他们普普通通的坚守着一方水土,在他们的眼里,人这一辈子过完了都要走,只有田地不走,土地就是命根子。他们为子孙后代守着一方土地,守好了,才安心。他们的行为有着不期望被理解的伟大。

我还能说些什么呢?像,太像了,我的爷爷和杨英俊的经历太相似。先是当兵,复原以后回来做了农民。我曾疑惑于他十年如一日的劳作,究竟是图个什么?他说“如果他每天让自己忙一点就不至于东想西想,而且他不种庄稼又能干什么呢?”是啊,我们总抱怨我们太忙碌,可闲日子未必就要好过一些。他们那一代人有他们的想法和性格,他们需要治愈的是:明白精准扶贫要得不仅是生活,还要幸福的生活,于他们而言,只需要他们跟上步伐就够了。

当然,如果单杨英俊一人是不够有说服力的。十八洞村它不穷,还因为它有以麻妹为代表的女性。她们做得美味、酿得好酒、还会刺绣,勤勤恳恳的操持着家业。她们拥有更细腻、更坚韧和更无私的爱,她们顶起了这里的半边天,是这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们是十八洞村的财富,就像她们支持着丈夫们一样,她们是这儿治愈贫穷最得力的帮手、最坚实的后盾。

但这还不够,之所以要治愈贫穷是因为贫穷更多。

十八洞村它穷,因为有杨英兰。他是杨英俊的弟弟,他以前在外找矿,因为他一进山就知道矿在哪里,结果老板们为了抢他火拼,他被砍伤两刀,死里逃生而转回了家。他穷,因为极度贫穷的心,他一心想的就是让国家来帮他,他有土地不做,整天喝酒晃悠,惹是生非,也没有娶到老婆,他需要的是治穷心。

十八洞村它穷,还因为扶贫小组成员小龙的离开,倒不是说小龙有多能干以致于失去他是村子的损失,而是因为从他那里我们更真切的明白这个村子有多穷。穷到让一个满怀热血前来帮扶的青年发出“我帮村子,谁来帮扶我呢?这个在底层最辛苦却什么都得不到的我”无声的呐喊。他站在扶贫的最底层,却也是第一线,他看不到脱贫的希望,也看不到自己的前途,他陷入了穷途选择了离开,他的穷病得以诊断,治疗却不属于这里了。这是十八洞村的故事,离开的且让他抽身去吧。至于他走后治贫的重担,新来的小王已然做好了和杨家班一起斗穷的准备,未来值得被期待。

十八洞村它穷,更因为有杨英俊侄子那样的人。当他问“不脱贫要罚款吗?”时,连杨英兰都看不惯的说他是被超生罚款罚习惯了。他超生的原因或者说愿望,很真实,他有四个女儿了,但他就是想要一个儿子,真实的残忍并可笑着。他以腰痛为借口整日坐在家门前像个守门的,而他的妻子承担了本应该由他们共同承担的责任,外出打工。我且不论男女平等了,当杨家班准备和穷打一仗时,他说等他腰杆养好了,生个儿子,儿子长大了帮他打仗的那一刻,我看到的是他这个人的可笑、可恶又可怜。他不过是想有个人来代他做他不想做的事儿罢了,他和杨英兰一样都是懒穷病,得治。

十八洞村它穷还有许多原因:大路不通、人多地少和血酒的陈规等等。

但,这是一个治愈贫穷的故事。于是,当杨英兰将失去土地时,他着急了。作为杨家班班长也是他哥哥的杨英俊带他去了飞地,本想带给他一线希望,却不想面对全是矿渣一眼望不到边的废地,从前还以带人挖矿为豪的杨英兰意识到了他所造的孽,希望变成了生机,他看到了他心口上的穷伤疤,于是他开始用自己的劳动来“挣钱治伤”,他的伤疤终于不是在流血而是在恢复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其实杨英兰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患穷病。他外出打工差点丢了性命工作失意,他年龄大了没有娶到老婆情场失意,他也是弱势的一方,所以如果我们在评价像他这样的人时不妨先听一听他的故事,将问题根源找出来,然后再对症下药达到最好的治疗。

随后,杨家班填土造田的工程开始忙碌起来了,杨英俊的侄子让他大女儿打电话把妻子叫了回来,自己做起了真正的农民。原来,治疗他这种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加入一个队伍,跟着队伍一起行动。

这是一个治愈贫穷的故事。路不通村子里就修路;地少杨家班就在飞地上填土造田;喝血酒是陋习,所以他们把施有成带回来了,当他重新听了十八洞村的规律,喝了十八洞村的井水,这个陈俗便被破除了。

这是一个治愈贫穷的故事,但从一开始《十八洞村》就不止是要讲一个脱贫的故事。它让我们了解到原来贫困户是那样识别来的,原来家里有外出打工的人一般不能识别为贫困户,可转念想想,如果不是因为太穷又为什么外出呢?思乡之愁、分离之痛、奔波之累,农民工从一开始就是一场年复一年的苦旅。它让我们感受到这一片村子里的风土人情、自然光景。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穷病的源头,它是在讲治愈贫穷的故事,它也治愈了我们内心的贫穷。

它还讲了许多:敬重天地、孝敬父母、尊重生灵、平等待人、爱惜庄稼……那十八洞规里都写了。如果没看影片可能会觉得这是什么教条规矩,可若看了就不会这样说了,因为十八洞村里的人真正的在实践,他们骨子里带着这质朴的东西。

随着杨家班里一个又一个人的病症被诊断并开始治疗,这个治贫愈心的故事也在几条广播中结束了。这其中不乏温情、思考、真实、坚韧、笑点、哄闹、安静……在稻田鱼、苗绣、苗鼓、填土造田工程、微微网店、村路通车的广播中我们知道他们的穷疤正在一点一点的恢复。如电影的英译名 “Hold your Hands”一样,因为他们齐心协力一致抗穷,他们的穷思穷心已然慢慢治愈。

要治其贫,必愈其心;没有谁能让一个心不穷的人贫穷,而十八洞村的故事正在生活中轮番上演。

相关文章

  • 《十八洞村》,治贫愈心

    “莫非你贫穷是哪个害得啊?”这是《十八洞村》里的一句台词,答案虽显而易见但却常被忽视;没有谁能让一个人贫穷,除了那...

  • 十八洞村

    青青的山儿,绿绿的水,山歌飘来稻风吹,移山填土愚公志,脱贫攻坚非等闲。 深夜,走进十八洞村,感受淳朴农民的土地情怀...

  • 诗意背后的坚守

    诗意背后的坚守 ——观《十八洞村》有感 《十八洞村》是一部聚焦当下的现实题材影片。由王学圻、陈瑾领衔主演,影片...

  • 看来年轻,或者说长生不老也是暴利

    今天是2018年3月19日。 看了《十八洞村》《木星上行》 十八洞村很感人。木星上行说地球是牧场,外星人要收割,把...

  • 游十八洞村

    风光迤逦景暄妍, 可叹山间难作田。 习总扶贫号令下, 而今旧貌换新颜。

  • 十八洞村之外

    导语:"一辈子,老老实实,本本分分,这就够了?"只有在埋头苦干的同时抬头看路,才能找到方向,走得更远。 最近看了电...

  • 十八洞村观感

    边山古寨雅名扬 远客庐屋护壁黄。 草巷依林飘酒望 烟村傍水落斜阳。 安然旧宅尘嚣静 煦润垂堂腊味香。 精准扶贫结硕...

  • 电影《十八洞村》

    《十八洞村》和穷打一场硬仗,很淳朴的民风,打脸那些住着两层楼房还争着当贫困户的人,精准扶贫,精准识别,精准定位,男...

  • 湘西——十八洞村

    走进十八洞村,习主席精准扶贫之地。 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要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

  • 十八洞村电影

    1.“现代经济定义下的贫困(不愁吃穿但没有货币,这种定义下的贫困)” 今年也接触到一个所谓的贫困村,贵州某苗族村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八洞村》,治贫愈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se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