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之兵法

作者: 沐兮若水 | 来源:发表于2021-08-23 00:16 被阅读0次

    七月份,参加了天盾神卯组织的圣贤书友会活动。一小本《道德经》反复研读后,竟发现里面藏有不少兵家学问。

    第三十章:以道佐人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善者果而已。

    第三十一章:......。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第六十七章:......。慈故能勇,......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与之,以慈卫之。

    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

    第六十九章:用兵之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第七十六章:......。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

    老子的《道德经》一书,通篇短短五千余字,“无”字出现最频繁,比如无为、无名、无欲......

    许多人误以为老子的思想消极,不适合一心入世的有志之士。殊不知《道德经》最后八个字“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一语道出了老子思想的精髓。

    《道德经》一书,是有为,不是无为。书中所有的“不为”,都是为“为”字准备。老子的清静无为,应用到军事上,就成了绝妙兵法。

    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可见老子反对战争,用兵是出于自卫,出于不得已,以慈为主。

    慈有两层含意:一是不忍我的人民被敌人所杀;二是不忍敌人的人民被我所杀。因而,我不会主动挑起事端,若敌人执意要来攻打我,才会应战,即所谓“不敢为主而为客”。

    “轻敌几丧吾宝”,这个宝字,就是“吾有三宝”的宝字,慈为三宝之一,轻于开战,即是不慈,就失去了一宝。故我虽应战,却不会主动开战。

    我不开战,敌人却来攻击,该怎么办?老子的办法是守,故曰:“以守则固”。

    万一敌人进攻猛烈,我实在守不住了,又该怎么办?老子就向后退,宁可退一尺,不可进一寸。

    万一退到无路可退,敌人还要进攻,再不开战,我的军士将有性命之忧,就是不慈至极,即失了一宝。到了此刻,我就不得不开战了。

    我军步步退让,收敛到了极点,一旦爆发出来,势不可挡。这个时候,我的军士,处处是死路,人人悲愤,唯有奋勇杀敌,才有生路,故曰“哀者胜矣”。

    敌人的军士,遇着这种拼死抵抗的人,向前冲必死无疑,后退才有生路,出现这种情形,我军当然能够获胜,故曰“以战则胜”。

    “坚强者死之徒”,敌人的兵,恃强者极,当然要失败。《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同样是这个道理,故曰:“以奇用兵”。韩信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即采用了这个作战策略。

    老子“以慈用兵”,一守二退三攻,顺自然而行,不造不始,是正义战争,故“柔胜刚,弱胜强”,侵略战争“是以兵强则不胜”。

    老子兵法包含盈虚消长之理,即人以虚字为立足点,不动则已,一动则只有发展,这即是长了;如果到了盈字地位,则消字即随之而来。

    《道德经》所谓“柔胜强,柔胜刚”,“功成身退天之道”,“飘风不终朝,昼雨不终日”,“高者抑之,下者举之”种种说法,都是事物发展到极致,朝着相反方向转变的例子。

    老子兵法“慈故能勇”“以弱胜强”的哲学思想,让人们在逆境中看到希望的曙光,胜不骄败不馁,坚持不懈,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勇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之兵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uh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