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想法每天写1000字
教育三字经:水半杯乐与悲,看有乐望无悲;高不成低不就,低能成高能

教育三字经:水半杯乐与悲,看有乐望无悲;高不成低不就,低能成高能

作者: 王明鹏 | 来源:发表于2023-05-08 07:18 被阅读0次

教育三字经第四段,也是最后一段,第一大句是“水半杯乐与悲,看有乐望无悲;高不成低不就,低能成高能就”,读起来很熟悉感觉吧。

这个感觉就是好坏对错悲喜高低等等,这些成对的反义词,其实是反着说同样的心理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心生万法。

胡适有句很有名的话,“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借用来说心理同样成立,“心理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实世界,是经过我们打扮的心理主观世界。

半杯水的故事非常经典,同样半杯水,不同心理状态的人看法不同,感恩的人会感激还有半杯水,贪婪的人会愤怒只有半杯水。

半杯水,就在那里,不多不少,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但是在人的心里,有了多少,有了来去,有了生灭。

故事一说就明白,甚至不说都懂,“情人眼里出西施”,“鸡蛋里挑骨头”,问题在于我们该如何用在自己生活中,为我所用。

修养,修行,修心,等等,都是在试着修身养性,种善种子,善知识,也是这个意思。

比如最近很火的儿歌《花园种花》,“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啊挖,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之后换成大大的花园,特别大的花园,对应种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平静对待不公平不如意不顺心,就是要培养积极世界观。问题在于,这只是一个因素,现实中必然还有环境这个因素。

比如,看到是半杯水,一个人不渴还喜欢半杯水的空白,另一个人口渴,希望有几杯水才好,感受自然不同。

同样是非常口渴的人,一个人只有半杯水,另一个人除了半杯水,还有一桶水在一边,感受自然也不同。

这就说明环境对人言行影响甚大,我们不能仅仅苛求积极心态,用意志力应对现实困难。

我们要考虑到个体和环境两个因素,即勒温公式说的,一个人言行是个体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看到半杯水悲喜反应都是正常的,除了心态差异,还有环境资源支持差异。我们要做的是,在外部环境不能改变时,如何表达我们的心理需要,也就是诉求才是关键。

比如,我们非常渴,只有半杯水,失望是人之常情,可以如此表达诉求:

“我很渴,看到有半杯水,可不可以再多提供些”,这就是描述观察,表达需要(这里的感受被隐藏了),说出诉求。

悲喜是情绪感受,不要试图控制情绪,要做的是表达情绪即表达诉求,注意这里不要求必须描述观察、表达感受、说出需要,直接说出诉求即可,当然很多时候沟通带有解释,更加委婉,具体要看情景,但核心就是用语言表达诉求。

相关文章

  • 乐²=悲 . 悲≈乐

    "人生颇富机会和变化,人最得意的时候,有最大的不幸降临。" ——亚里士多德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谁能说准...

  • 梦醒时分

    乐中含悲,悲中得乐;乐即是悲,悲即是乐。乐不异悲,悲不异乐。如是如是。 --《乐中悲》 她一直在找寻...

  • 从前梦

    当时悲,当时乐 当时悲乐已无从说 苦说悲,难言乐 大梦觉醒人蹉跎 从前悲,从前乐 从前悲乐与君过 喜诉悲,同享乐 ...

  • 乐与悲

    人生愁苦不甚奇多,却往往不能如春水东逝般离我们而去,有太多事情让我们烙印深刻,挥之不去,有太多的不舍不愿...

  • 乐与悲

    乐 为师者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我想是桃李满天下。在收获的季节到来之前,当前的幸福是什么?是看到学生的一篇篇佳作时...

  • 乐与悲

    朋友同事聚在一起,常有聊聊人生。聊到物质生活,都很是满足,一脸洋溢幸福。聊到精神境界时,多有悲哀,甚觉空虚。 人从...

  • 乐与悲

    阿弥陀佛

  • 乐与悲

    其实,这世界分为两类人悲观和乐观。而大部人都喜欢乐观,跟乐观的人在一起你感受到他们的积极向上遇到困难不退缩,跟悲观...

  • 【乐与悲】

    谁不喜乐谁不怨悲 乐轻松悲沉重 乐代表欢笑悲带来哭泣 乐是幸福悲属苦楚 乐享悲哀 乐是一种态度悲是一种困扰 乐自然...

  • 悲与乐

    从表面来审视我自己,我是一个乐观的人;从内心来审视我自己,我是一个悲观的人。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这难道不矛盾吗?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三字经:水半杯乐与悲,看有乐望无悲;高不成低不就,低能成高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uk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