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音乐是你,另一个自我复活的地方
【影评】01:徐静蕾|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影评】01:徐静蕾|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 天蝎座的书生 | 来源:发表于2021-08-16 14:55 被阅读0次

趁着午间有闲暇,终于看完了这部电影。之所以想要看这部电影,是因为在文学理论课程中,老师提到过这部电影,我也是此时,才知道有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同名改编电影。

一、电影与原著

对于徐静蕾,我个人还是比较陌生的。虽然听说过她,也知道她的争议很大,但是,从未看过她的电影作品。

总的来说,我还是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的。我一开始以为,这是一部外国片,看了之后,才知道这是一部国产片。

那么,我有一个疑问,电影改编是否需要完全忠于原著?或者说,电影改编有没有可能和原著一模一样?电影能否百分之百还原原著?

对于这些问题,我无法得出确切地答案。而电影和小说,又是两个不同的文本,这也就意味着,电影世界和小说世界,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因此,电影不可能百分百完全还原原著小说。但是,电影和小说,却又有着某种联系,那就是以情感为纽带,推动故事的情节发展和叙事。

或者说,电影改编,是对原著小说的一次再现。原著小说是一面镜子,电影的艺术水平与模仿准确度成正比。

也就是说,电影改编的细节和原著小说的符合度越高,电影的艺术性越高。

这部电影本身,影片中的细节也很多,观赏性很高,值得细细品味。

二、电影内容与电影语言

其一,电影的叙事方式是圆形倒叙。电影开头是林海先生的《琵琶语》,结尾也是这首曲子。

琵琶在文学意义上,有种苍凉、低沉的感觉,例如昭君出塞、塞上曲等,当然,也有铮铮铁骨之意,例如《十面埋伏》。

而《琵琶语》,则为整部电影的感情基调进行铺垫,它是一种温柔、忧伤的感情色彩。

其二,整部电影的色彩色调是室外场景以夜空的黑色为主、光线偏暗。室内场景则以暧昧的橘色为主、光线也较为暗淡。当少女第一次和作家接吻时,则光线偏亮、音乐轻松愉快。

其三,少女至少两次进入过作家的房间。第一次的房间的布局较为华丽,最映入眼帘的是,书架上整齐的书籍。少女轻柔地抚摸着书籍,如同抚摸情人一般,充满感情色彩。房内空气中夹杂着烟草味,可以知道,作家写作时,经常吸烟。

后来,少女也学会了吸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烟也是一种感情的联结。

第二次进入房间,依然是那些书,不过少女的心境不一样,有种物是人非的陌生感和抽离感。

其四,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战乱年代,《魂断蓝桥》的故事背景也是二战时期,因为战争,导致两人阴差阳错。而且,女主都因为生活生存所迫,最终不得不出卖肉体。由此可见,那时候对于“纯洁”的重视。

作家说了两次“我会回来的。”最后,都由于某种原因而失信。

其五,电影中的夜色,与楼梯,有一种情感上的暗示,也与性有关。当他们第二次发生关系时,夜色的黑与玫瑰的白,形成强烈对比。而且,白玫瑰、围巾、被作家咬掉一口的苹果、孩子、烟等等,有很多细节,都与作家有关。

其六,电影的长镜头,使得女主的情感变化非常丰富细腻。其中,有一个镜头是女主独自坐在马桶上,默默地抽着烟。这是一个狭小的空间,也只有在这一刻,女主才是真实的自我,才能独享这片刻的轻松。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必须戴着“人格面具”。

其七,电影中表现出来的男性角色社会地位高,女性角色地位低。由此可见,当时时局之混乱,社会风气对女性之约束与压迫。

总之,这部电影相对来说,是一部艺术性较高的作品,其中细节值得深度挖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影评】01:徐静蕾|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wm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