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潘俊宏
很早就听说过人脉的重要性,在网络上随便一搜,能找到很多关于人脉的名人名言。
例如:
永远不要靠自己一个人花100%的力量,而要靠100个人花每个人1%的力量。——比尔·盖茨(世界首富)
成功来自于85%的人脉关系,15%的专业知识。——卡耐基(世界人际关系专家)
建立人脉关系就是一个挖井的过程,付出的是一点点汗水,得到的是源源不断的财富。 ——哈维·麦凯(世界一流人脉关系大师)
真的是这样吗?这些名人是否说过这话?我无法去考证。
看得出,成功名家们都极力的推崇人脉,那人脉到底是什么?何为人脉?
百度百科关于人脉是这样定义的:
人脉即人际关系、人际网络、体现人的人缘、社会关系,通过各种渠道所达到的领域。
通俗的打几个比方:
去医院看病,医院里有熟人,不必辛苦的排队,很快就挂到专家号,免去了等待的烦恼。
看中一套学区房,正好这个楼盘的开发商我认识,一通电话让我了解到很多的信息,比别人更优惠更快的拿到了购房资格。
想开一家餐饮店,需办工商卫生许可证,恰巧有熟悉这方面的朋友,经人指点,很顺利的就办好了相关的证件和手续。
毋容置疑,人脉在我们日常工作、事业成功、幸福生活中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因为,在一个处处都讲究人情事故的社会里,有熟人就是好办事,最起码少看脸色,少浪费时间。
这样的人脉谁不需要?这样的有效人脉谁不喜欢呢?
可是,人脉也不是谁想有就有的,而且人脉也是有使用成本的。
2010年,我因身体原因需到武汉做手术。考虑到去大城市,人生地不熟,又是医院那种地方。家里的二伯在村里小学教了一辈子书,在农村,教师是端铁饭碗吃国家饭的人。他认识的人较多,帮我找了一个熟人,是我们邻村的一个姓氏的本家人,那人长我一辈,在武汉做收废品的。
临去武汉之前,我们特意去饭店点了一桌酒菜,把他请过来。饭桌上,二伯把那个人极力的夸赞一番,说我这个叔叔在武汉是做生意的,还有一辆小货车,在那边待了好多年,对武汉很熟,让我到了那边不必担心,有困难就打叔的电话。
我赶紧端起一杯酒站起来,恭敬的敬向他说:“叔,到了武汉要给你添麻烦了!”
他摆摆手,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也端起一杯酒说道:“自家人就不要客气。武汉我很熟,同济、协和、湖北省人民医院我都熟,到时候有困难,侄子尽管打我电话。”
当时我很感动,心想,这有熟人就是不一样啊,好歹有个照应。随后,我恭恭敬敬的存下了他的手机号码,也告诉了他我的手机号。
几日之后,我如约来到武汉的一家大医院。当天做完各项检查,医生说病情不是很乐观,要我尽快住院做手术,可是医院床位紧张,无奈只能等院方的通知。
那是农历的二月初季节,那一天外面天空还飘着雪花。我和爸妈一行三人初到武汉,住的地方还没有,我的病情不是很理想,等着做手术却没床位,我们焦急地坐在医院一楼大厅,看着行色匆匆的人来人往而愁眉不展。
我想起了几天前找的那个熟人,想起了他说的话。掏出手机打过去,客气的跟他寒暄了几句,把我在这边的情况跟他说了。
他真不愧是做生意的精明之人,电话里的语气并没有透漏出半点的关心,就说医院附近肯定有小旅馆的,你们再找找。他说,距离我说的那个医院很远,他现在比较忙。电话仅仅打了三分多钟就挂了。直到二十八天后,我顺利做完手术平安出院,那个所谓的“自家人”,那个家伙一个电话都不曾打来过。
曾以为,多个朋友多条道,朋友多了路好走。
在外打拼多年,在工作中认识的老乡和同事,但凡是我认为人品还不错的,我都会过一段时间约出来吃吃饭聚一聚,在逢年过节时发短信打电话进行慰问,以刻意保持着联系。
可笑的是,有时候两个月前才给别人打过电话,再次打电话时,别人问我是哪位,弄得我哭笑不得,感慨真是贵人多忘事。
还有的人,一连几次找我借钱,每次都借给了他,最后一次没借给他,就把他得罪了,翻脸比翻书都快,从此我们形同陌路。
这两年我经历过一些失败,遭遇了人生低谷后,才真正看清一些人,明白了一些道理,懂得了什么叫世态炎凉,什么是人情冷暖。
像我这么多年认识的人中,能算上朋友的有几个?我也很清楚,假如他们有困难需要我帮助,估计我帮不上。我若有困难,想要他们帮忙,他们也帮不了。因为我们都是一群一穷二白普普通通的人。
其实,真正有效的人脉,应该是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人家愿意帮助你,不管是出于感情还是价值信息交换。关键时刻,肯出手帮你的,那才是你真正的人脉。
在一个访谈类节目上,马云和周星弛在沙发上相对而坐侃侃而谈,现场气氛风趣而幽默。从两人谈笑风生间可以看出,他们仿佛是相识多年的老友。
一个是商界,一个是娱乐界,两个不相干行业的男人能成为很好的朋友,源自这两个男人都是各自行业的大腕和大佬级人物,背后都拥有着大量的丰富资源。
一个人拥有多少资源,决定他能够和谁成为朋友。
就像那个段子说的:
你听过李泽楷的很多次演讲,你能和他做生意吗?
你看过刘德华的无数次演唱会,你去和他握手或拥抱一下,保镖照样拦你。
资源的多寡,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成本。这就不难想到,一个院士可以和省长是好朋友。反之,一个IT程序员和一个三线小明星是不可能成为朋友的。
不要以为和别人吃过几次饭、合过一次影、留下了电话、互加了微信、混了个脸熟,别人就真的把你当朋友了。甚至还天真的认为,这些人就是你的“人脉”。
别傻了,当你一文不名的时候,当你没有拿得出手的可交换的价值时,这些人脉、朋友、是非常脆弱的。
你要明白,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别人凭什么要去帮一个没有价值的人?换作是你,你会帮助一个于自己而言毫无价值的人吗?
了解过中国近代史的都知道,苟延残喘的清政府,面对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毫无招架还手之力。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纷纷入侵中国,赔款、割地、火烧圆明园,国不像国,家没有家,要多凄惨有多凄惨。
再看看现在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经济总量、文化实力、军事实力、政治影响力、国际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过去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如今的各种峰会、论坛、投资,都是中国人在唱主角,这是为什么?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更奇怪的是,当下和中国玩的好的,还是那几个八国联军。国与国,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国与国的关系尚且如此,人与人的关系呢?
古人们早就说过,“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居深山有远亲”,“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两句话虽是描述人性的,但用来形容人际关系再贴切不过了。
有道是,弱国无外交,弱人无社交,只有实力相当,才能相交莫逆。
那么,人脉到底有没有用?
最正确的回答是:当你有价值,人脉会让你锦上添花;当你没价值,人脉是极其微若的,即使有,也不会雪中送炭,这就是人脉的本质。
所以,与其花时间去维护经营人脉,不如不动声色的努力提升自己。岭深藏得蛟龙在,梧高自有凤凰栖。当你优秀了,当你对别人有价值了,吸引力法则自会帮你认识你想认识的人,进入想进去的圈子。
愿你我都努力,都能成为彼此有用的人脉。
愿你我都努力,都能拥有更多更好的人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