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文学成就极高,其“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可以被我们很好地运用到记叙文写作的教学中。 一、赋:敷陈其事,叙述得法
朱熹认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赋”是《诗经》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而记叙文以记叙的表达方式为主,其主要目的就是完整地叙述事件,使读者明白无误地了解。但许多学生叙述不得法,通常有这样两种情况:1.材料的安排很不集中,不能形成一个整体;2.没有条理,行文异常混乱。如果教师从《诗经》入手,以“赋”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则有可能克服以上两种毛病。
我们指导学生写作时,就可以借鉴这样的叙述方式,总结出这样的经验:如果单独叙述一件事,可采用时间顺序,娓娓道来;倘若涉及到几个方面,则可以采用并列的结构,但不排除和时间顺序同时使用的情况。
如一位学生写了《四季的滋味》,在主体部分这样串联: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我静静地徘徊在山间,欣赏春天给我们描绘的画卷……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我默默地独坐在树下,品味夏天给我们朗诵的诗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我轻轻地流连在田野,解读秋天给我们演奏的乐章……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久久地伫立在窗前,享受冬天给我们演绎的舞蹈……
以并列的形式把材料合理安排,显得有条不紊,并且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叙述,照应了题目中的“四季”,应该说深得“赋”的真谛。不仅叙事完整,使人一目了然,而且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展现了极清晰的思路。
二、比:巧用比喻,文采斐然 朱熹对“比”也有很好的注解:“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其实就是比喻。比喻得法,可以为文章大大增色。《卫风·硕人》中有一段极精彩的比喻:“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短短几句,就从手、肤、颈、齿、额、眉等方面把一个皮肤白皙、牙齿洁白、有着纤纤玉手的美丽高贵的女子生动地描绘出来了。这一连串的比喻之后,那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女子就活脱脱出现在读者面前了。
记叙文写作中,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体现作者敏捷的形象思维和丰富的生活积累,从而大大增加文章的文采。尤其是对一些比较抽象的事物,运用合理的比喻,就能使其形象可感,容易吸引读者的视线,使他们产生共鸣。比喻在写作中不一定单独存在,通常我们可以将它和排比、对偶等手法一起使用。
如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两句话:“那苍劲的雪松,一年到头地绿着。稠稠的绿,仿佛母亲浅浅的笑;浓浓的绿,宛如父亲沉沉的希望。”对仗工整的句子,又把雪松的绿用比喻从对熟悉的父亲、母亲的感受来写,既亲切温馨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雪松的感情。
再看这段:“它本身就是一幅画。宛如一条舞动的白练悬挂山间,氤氲着若有若无的雾气,激起了不绝如缕的回响。”极有气势的比喻把瀑布写活了,从视觉、听觉给人很直观的印象,仿佛身临其境。应该说,这位学生使用比喻已经非常灵活了。 总之,比喻具有一种极其神奇的力量,能够将平平淡淡的文字演绎得很精彩,给人不一般的感觉,将人带入到优美的意境中去。
三、兴:借助联想,充分铺垫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在《诗经》中的运用也很广泛,通常用于一首或一章的开头,常常蕴涵联想、象征、烘托、渲染等意味,可以形成极好的铺垫。它也常常和“比”连用,起到更好的效果。
借鉴到写作中,主要是用于记叙文的开头。在记叙文的开头技巧中,有一条景物描写开头法,还有一条巧用修辞开头法。我们完全可以指导学生把这两者相结合,采用一种“比兴开头法”。
下面提供几个例子。 “风云变幻,天高云淡的万里长空是鸟儿放任翱翔的天空;水波澎湃,碧浪万顷的汪洋大海是鱼儿自由嬉戏的天空;草肥水美,一望无垠的千顷草原是马儿纵情驰骋的天空。我同样也有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空。”(选自《我的另一片天空》)
“大地在暴雨的击打中得到了滋润,贮存了喜悦的泪水;树苗在狂风的鞭打下得到了成长,贮存了不屈的精神;顽石在细流的销蚀下得到了磨炼,贮存了坚韧的品质;而我在三年的学习中得到了锻炼,贮存了拼搏的力量。”(选自《贮存拼搏的力量》)
以上两段文字都是文章的开头,分别由景物引出自己要写的内容,运用了“兴”的手法,在充分的铺垫之后点题。整个开头既简洁又明了,给人留下极好的印象。这种形式简单好学,不妨指导给学生。
当然,文无定法。要写好一篇作文,需要运用许多写作技巧,还涉及到选材、立意等多方面的内容。本文仅从最基本的角度,结合《诗经》中闪光的“赋、比、兴”表现手法谈了一些比较容易学习、也容易提高的方法。相信,如果学生能把“赋、比、兴”领悟得较为透彻,并使用得较为娴熟、灵活,那么记叙文的写作是能够向前迈进一大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