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发现在不少商周的青铜器中,总是会发现一种威武庄严的兽纹,那便是饕餮纹。
有点好奇为什么商周时期人们喜欢用饕餮纹,于是对饕餮纹做了一些资料搜集,简单总结出一些当中反映的民间信仰。
![](https://img.haomeiwen.com/i22743310/2521a756b3092076.jpg)
饕餮纹主要由鼻、目、角、口、羽翼等明显的官能纹饰组成,其中目纹更是有明显的饕餮特征。
无论饕餮纹如何变化,其眼珠皆会保持着凸出的形态,主要有“臣”字眼、圆形眼及方圆形眼,从而显示出一种饕餮凝视眈眈的情态。
而饕餮纹角的形状分为弯曲形角、直形角、柱状角,增加了饕餮威武而庄严的感觉。
![](https://img.haomeiwen.com/i22743310/573a7891efd29853.jpg)
饕餮是什么?
传说饕餮为龙的第五子,是一种凶恶贪食的凶兽。
最早在文献里提及饕餮的,便是《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于是饕餮的凶名便在神话传说中以人名或族名流传下来。
而最早将饕餮纹与饕餮联系的便是《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有论者认为饕餮纹并非古书所言的食人凶兽饕餮,因饕餮纹的形象虽然凶猛,但其嘴部特征却不明显,只有突出兽之精神气韵的作用。
但是,无论饕餮纹是否为凶兽饕餮,作为一种神话性的兽类放于青铜器上,亦有其震慑的作用,同样反映了商代民众的一种崇天敬祖的民俗信仰。
饕餮纹反映商代图腾文化
商以前,部落与部落之间竞争激烈,为了震慑异族以保护本族的安全,不少部落便使用凶猛而具有攻击性的动物形象作为标志,暗示自己的部落如这些动物般凶猛。
而饕餮是传说中会食人的凶兽,是恐怖的化身,所以便对异族有着威慑恐吓的作用,对于本族而言又有保护的神力。
另外,当时青铜器的主要功能为礼器,在祭祀仪式中使用,所以便选择了有震慑力的饕餮纹来显示部落的强大。
由于商朝时仍保留了不少部落文化,一些贵族或部落首领便将这些图案铸造在各种青铜器上,作为家族或部落特有的标志,以便与其他贵族有所区别。
所以有说现今饕餮纹形形态各异亦皆因于此,而虽然商朝的图腾圣物为玄鸟,但是玄鸟却在青铜器上不占主要的位置,便可能与商朝建立后,原部落文化仍可保留、将族徽保留下来有关。
![](https://img.haomeiwen.com/i22743310/8433811f23afe51e.jpg)
饕餮纹反映商代民众崇信鬼神的思想
商朝时的民众对于自然万物皆表示崇敬,例如有河神、山神、地神等。当中,因人们多与动物为伴,在狩猎中捕食动物而得以生存,但同时兽类亦是人类在生活中的威胁,所以很多时候便将动物人格化、神话化,从而表现出神灵对人的震慑力及神秘感受。
另外,人们又发现自然现象的产生与动物的本能反应有关,使他们相信动物有与天地沟通的能力;
加上在狩猎当中,人们有很多机会观察兽类的面部,所以在青铜器上雕刻神话性的动物,便有着人与祖先或神的世界沟通的作用。
饕餮纹形象凶猛威武,有着尊神辟邪的作用,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敬天畏神的传统信仰自古有之。
饕餮纹反映商代尊神事鬼、重视祭祀的习俗
在观察饕餮纹的耳朵或角的时候,会发现其特征是明显的牛角、羊耳或豕耳。
《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商朝统治者对祭祀十分重视,其用牲每每数十乃至上百,而牛、羊、豕便是祭祀中的主要祭牲。
商王贵族的统治阶层将自己视为与天地沟通的”超人”,青铜器作为宗庙祭祀用品亦是超凡入圣的,所以在具有权威神力的饕餮纹中加入牛、羊、豕特征,便象征了进献给神灵的食品。
可见饕餮纹除了是沟通人与神灵的媒介,亦有强烈的祭祀特色,反映商人重祭祀的习俗与敬神的信仰。
![](https://img.haomeiwen.com/i22743310/5117254aa275cb1d.jpg)
饕餮纹用于酒器上反映戒贪之意
《说文解字》曰:”饕,贪也,从食号声”、”餮,贪也,从食,殄省声”,二字皆为贪食之会意、贪字之转音,可见饕餮与贪食有关。
宋《宣和博古图》酒器总说中,亦提到”饕餮以戒其贪”,可见饕餮贪婪性恶的形象在青铜器中有着惩贪戒恶的作用。
虽然商代人民好酒,未必在铸造青铜器时刻上饕餮纹作警示之意,但是后世将商因酒池肉林而亡国的下场与饕餮贪食的形象相结合,便引申出警戒贪饮贪食之意义。
于是自周朝以后,饕餮纹大量出现在酒器与食器中,有了说教警戒的目的,而反映了饕餮这一神话动物在民间饮食中的象征意义及影响。
![](https://img.haomeiwen.com/i22743310/6865825d9be5ed1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