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风轩苒
01
下午从幼儿园把孩子接回来的路上,在小区里遇见了邻居果果和她妈妈。
当时果果正在津津有味的吃薯条,她妈妈见到我们后,就赶紧把薯条递过来给小妮子吃。还没等小妮子开口说:谢谢阿姨,我不吃,就只见果果一把抓住妈妈的手,说到:不能给别人吃,我要吃的!
果果妈妈顿时脸通红,对果果说到:小朋友要学会分享,不能这样喔!刚说完,果果就张大嘴巴,“哇哇哇”大哭起来。
我见状赶紧安慰她,告诉她小妮子不吃,她刚在幼儿园吃完饭,很饱的,吃不下东西了。果果妈妈赶紧对我们表示歉意后,拉起果果走了。
走在我们身后,我听见她大声的斥责果果自私,不懂得分享,这样做没礼貌……吧啦吧啦
其实对于我来说,孩子这样做实在是在正常不过了。3、4岁的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在他们心里理所当然的认为我喜欢的,就是我的,我拿到的,就是我的,我看到的,也是我的。
是要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和逐渐的社会化,他们才慢慢有了分享的意识。
02
有一对父母为人很大方,很和善。
朋友带孩子去他们家里玩,他们让孩子把玩具拿出来给小朋友玩,可是孩子不愿意。于是他们就自己动手拿出孩子的玩具,边拿玩具还边说孩子不能这么小气呢!
朋友觉得这样做不太好,就阻止。没想到这对父母却说,从小就这么小气,长大了怎么会有朋友呢?要学会分享,才会有好人缘,才会有出息。幼儿园里老师每天都不就是再讲要学会分享吗?
这对父母对于自己的教育理念非常的自豪。
然而当他们的孩子去到别人家,别的小朋友不让玩玩具的时候,他们的孩子会上去抢,并且边抢边说小朋友要学会分享,不能小气。这时,这对父母就会过来拉开自己的孩子,把玩具还给小朋友,并且还会教育孩子不懂礼貌。
你让孩子一味的要学会分享,可是当别人不愿意跟他分享的时候,有想过孩子的感受吗?
为什么不让孩子先学会交换,再学会分享呢?
03
分享这个词语是由分字与享字共同组成的。而词语的重点是在享字上面而不是分字,需要先满足了自己才能分出去。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第一层就是生理上的需要。只有满足了最基本的需求,才能逐渐的往上去达到更高层次的满足。
孩子的分享行为是建立在自身物权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孩子需要先明白这个东西是我的,我已经拥有了,才会懂得让别人与我一起分享。
而且,分享是一种行为习惯,而不是道德品质。
04
我记得在我们小的时候,如果有小朋友在吃东西或者玩玩具,无聊的大人都会过来逗逗孩子说:给我吃一点吧或者给我玩一下好吗?如果孩子很大方的给了,大人们就会笑嘻嘻的称赞孩子:真大方,真棒!如果孩子拒绝了,大人就会假装怒颜:真小气,真自私。
大人们说出的这些话完全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因为小气,自私这些字眼在孩子听来就是不好的词,就是自己做错了,会让他们内心充满纠结。
可是大人们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不愿意分享的原因是什么?孩子是不是满足过,被爱和被关注过。或者,大人们的引导分享的方式对不对?估计,没有多少大人会认真思考这些问题。
我记得之前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位女孩从小就被母亲教育要学会分享,要学会让步。然后这位女孩一直都做的非常好,每当自己有好的事情一定都会与大家分享,并且遇到任何事情都不去理争,都主动退让。
大学时谈了男朋友,本来两情相悦,然后同寝室的室友让她分享男朋友的故事,她就毫不保留的感知,最终男朋友被那位室友横刀夺爱。她主动的退出了。
工作后,业绩出色,她也毫不保留的与同单位的好朋友分享客户资源,结果好朋友晋升为领导,而她却因为业绩下滑,主动辞职了。
如果她妈妈教会她并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分享的,分享的前提是保证自己不实利,我相信这位女孩不会只在失败中度过。
05
成年人都不想分享的时候,更何况孩子呢?那些一味让孩子要学会分享的家长,也该想想自己不愿意分享的时刻。
我们是要教会孩子学会分享的方法与分享的含义,而不是一味的说出分享这两个字。
首先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建立分享的原则,让孩子知道,分享玩具是安全的,不会因为分享出去就会失去。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某一个玩具,可以让他自己拿出愿意分享的物品,尊重他们的选择。
我们要正确引导孩子交换,借用和轮流玩玩具。孩子学会这些也就是一种分享,并且可以让孩子在交换玩玩具,借用玩具,轮流玩玩具中体会快乐,从而了解分享的意义。
不要再让大人的一知半解误导孩子了,教育孩子成为大家都喜欢的人固然重要,但是尊重孩子的内心需求更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