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当下,人到中年,我终于拔开了眼前那片迷雾,走出心灵的荒野
在《DBT情绪管理》读书小组上,关于正念与冥想,大家分享的热火朝天。
同修秋老师分享自己用站桩练习正念冥想,3个108天,从曾经不能完整读一本厚书,到现在读心理学厚厚的经典书,沉浸阅读1-2个小时。
我想到了自己接触“正念”,这个概念是听樊登讲的一行禅师《正念的奇迹》书中,一行禅师与学生吉姆吃橘子的故事,吉姆的吃橘子是剥开一瓣放在嘴里,正在吃的时候,手又去剥另一瓣,又准备放在嘴里。在他还没有吃完这瓣时,他又准备去瓣下一瓣橘子。
一行禅师对吉姆说了一句:你应该先把含在嘴里的那瓣橘子吃了。吉姆才惊觉自己没有保持正念,没有处在正念的状态。
专注于吃橘子的每一瓣,才是真正的吃橘子。
我的内心一瞬间被击中,原来这就是“正念”
在生活中,正念就是走路时好好走路,吃饭时好好吃饭,品尝每颗米粒的香味,洗碗时好好洗碗。陪伴孩子时好好陪伴孩子,用心去感受陪伴孩子的每一分一秒的时光。
而我仿佛离这样的专注已经很远很远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觉得自己眼前仿佛被蒙上了一层迷雾,看不清前方的路,看不清楚自己。
高中的时候,以为考上大学了,就是我人生的最高目标,走出农村,我可以看到一个更广阔更现代的世界。大学毕业踏入社会,我就像一匹奔跑在田野上野马,突然闯进了满是高楼大厦的世界,我不知道自己该走向何方,做什么工作,从事什么职业,陷入了迷茫的恐慌中
中考失利,上高中后陷入抑郁、焦虑的我萌发了对文字的热爱,
尝试进行写作,写过童话故事、散文,被县城的广播电台采用了,我写作的最好成绩就是高二时,一篇作文获得县里高中生比赛的一等奖。
高考的时候第一志愿报考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分数没有达线,被调剂到天津一个大学的管理系会计专业。上大学的我曾经也拿起笔,尝试进行继续写作,当我发现自己写来写去,心智还停留在编写童话故事的层次上。童话的写作可以暂时愉悦自己,但给我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就是感觉自己浑身充满刺,无法好好融入大学生活。
大学毕业做了半年的出纳,看着那些代表钱的数字跳跃在表格里,度日如年。
我发现自己喜欢与人打交道,就一头扎进了销售。从销售到销售管理,拿到一叠叠绩效奖金给我带来一些满足后,又陷入了一种空洞的感觉。
人到中年的我,就像一只没有头绪的苍蝇,无数个黑夜看着窗外,不知道自己是谁,要去哪里?
职场升职无望,就是日复一日机械重复。就扎进了创业的大坑,一坑10年,没有成为骨灰,而创业这个大金刚炉炼制眼中只有工作得“工作狂”。
每天满脑子想的就是工作,工作,走路想的是工作,吃饭还是想的是工作,满脑子是如何把工作做到如何更好更快更强,让那个虚无的空洞的自己成为一个强悍无比的金刚。
疫情三年,停工停课,被激情支配着的亢奋的我,仿佛从飞行的高空中跌入低谷,加上青春期女儿的叛逆,内外受困,一下子跌入了抑郁的深渊。
曾经可以同时考虑3-5件事情的大脑,像被塞上了棉花团,整天乱哄哄的,而且又一股幽暗的黑色力量在不停的拽着我,有时看着窗外,一片漆黑,就想一头跳下楼去,瞬间肉体粉碎,灵魂也就随风飞散,不要那么痛苦了。
痛苦也是一种能量,当痛苦到了极限,想死不敢死的我开始寻求改变的力量,踏入了心理成长的道理,用了5年的时间,把自己从内到外大修了一遍。
从接受心理咨询,到踏上心理学习的成长道理,沙盘、OH卡盘、团体成长小组、心理经典读书会,心理叙事疗法写作,从童年、少年、青年到中年,从父母到原生家庭的兄弟姊妹,所有能写的我都写了一遍,把曾经压抑在心里的,可以意识到的情绪,全部挖出来,进行命名,解读,从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法、精神分析疗法等各种流派,横轴,纵轴,正面反面、侧面,里里外外把自己翻了一个遍。
而正念把我心头的那种“漂浮感”驱散了,当我开始刻意练习,把头脑中要想的工作,梳理处理,一个一个去想,一个一个去做;走路时就好好走路,并保持正念的觉察,放松表情,保持微笑,感受路上看到的树、花,听到的鸟叫
接触冥想是心理同修孙老师介绍给我一个冥想软件,她说用冥想刻意保持正念,让人活在当下,接纳当下。
我可以做到正念,却无法做到接纳当下,我无法接纳当下的自己,觉得自己创业了这么多年,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我无法接纳当下的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让青春期的女儿受了那么多的挫折那么多的痛苦。
我坚持冥想正念了80多天,发散性思维的我静坐时无法正念,头脑里冒出的各种思绪,一会儿工作,一会儿孩子,一会儿懊悔,一会儿沮丧,。我提醒自己那一刻就坐在那里,听着音乐,那些念头来来往往地在脑子中盘旋,来来往往。
应合了《DBT情绪管理》冥想的敞开心灵,看自己不断飘来飘去的思绪。集中心灵,将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内部或外部事件上,比如一呼一吸之间。
并用文字记录正念冥想的各种感觉,一点一点的觉察,回望自己。
我用新精神学派的MBTI人格测试、大五人格对自己的矛盾纠结人格特质进行解读,
高动机高成就感的我喜欢追求成功,喜欢被人拥簇,关注,喜欢成功后被注明的感觉;
但内在的我讨厌世俗的那种算计,讨价还价;
我可以做到察言观色、听人听音,我可以做到人际关系的平衡拿捏,但我无法接纳。
还是有一种压抑感像石头一样压在我心态。
始于自知,保持觉察,形成习惯,习惯成自然;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喜欢,只有适合和习惯。
《幸福的真相》,一个成熟的成年人,标志是心智成熟,情绪稳定,人格灵活有力,可以根据情境的变化随机应变。
一个成年人,要获得心灵的平和、喜悦,幸福,不仅要是物质条件,更多的来自于心理对世俗生活的幸福度,幸福指数。
如今的我在经过一系列心理疗愈、心理探索与心理成长后,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理,把我曾经喜欢的文字与心理结合起来,开始心理育儿,心理生活的写作、拍视频。既愉悦了自己,又可以影响他人。
左手理性心念、右手感性心念,中间是悟性,智慧心念。
当面对动不动就发脾气,愤怒的同事,我可以微笑地看着她,止语,接纳当下发火的她。不再有曾经恨铁不成刚的愤怒;
当多年的客户说给孩子有其他选择时,可以平静地微笑告别,祝福;不再像以前那样陷入失望、与委屈;
挂在胸前的那块大石头,压在头顶的石头、盘旋的乌云都消失了。
眼前也变得明亮起来,应了云南高僧给我一卦“心清意明乾坤大”,我的心胸从曾经的一口小桶变成了一个大水缸,可以容纳更多的人,更多的事。
每天吃的香,睡得香,每天看到得,感受到就是花儿对笑,小鸟在鸣唱,周围得孩子是那么可爱,家长是那么得亲切,年轻得同事们是那么得聪慧能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