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幂次法则和二八定律
——《低风险创业》 第七章 读书笔记day7
今天读了《低风险创业》第七章——“打造指数级增长的引擎”,我首先想到董明珠和雷军的“10亿赌约”。
格力董明珠和小米雷军都是我非常敬重的企业家。2018年12月,时长5年的赌局揭晓,董明珠赢了。但我们可以看到,小米崛起的速度有多快。在立下赌约的2013年,格力营收1200多亿,小米营收200多亿,只有格力的1/6,而2020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团营收1754亿(增长17%),格力电器营收1258亿元(下滑18.8%),小米已远超格力。当然这其中有新冠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勿用置疑,传统制造业格力遭受的冲击远大于新兴的小米。
小米发展为什么这么快?其中,蕴含幂次法则,它给企业带来的增长,远超传统的线性思维。画个简图如下,线性思维用y=kx示意,幂次法则用y=N的x次方曲线来示意。

有人将幂次法则简单地理解为二八定律,而我想到幂次法则,首先想到的是,几何倍数,一个幂指数。这个指数曲线的拐点,也是幂次法则的关键点,也是企业发展从0到1的破局点。而如何突破这个拐点,则涉及到一些理论,如,最后带来“马太效应”的 “偏好链接”理论,人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其他人的影响的“想法流”理论,影响他人的行为决策的“能力—触达—意愿”理论。
而二八定律,我理解为在业务发展的前期,用80%的精力和资源去攻克、突破20%的事情,专注其中,实现关键点的突破,进入如图所示的指数型的增长期。
指数型增长组织的共同特征是只运营信息。我们可以搭建跨部门的增长小组,针对具体指标进行增长实验,找到指数型增长的关键节点。一两周之内就能看到有没有效果。如果有效,那么就大面积推广,无效就赶紧进行下一个实验。
如果想为公司设计一条指数型的增长道路,则需要在能力层面上,不断降低产品的使用门槛,在触达层面上,想办法连接更多的客户——MGM;在意愿层面上,要设定一个宏大的变革目标(MTP),不断增强公司的想法流,让更多的客户认同你的理念,愿意主动参与到你做的这件事情中来。如此,企业便拥有了指数型增长的根骨和潜质,接下来要做的事便是潜心修炼内功(边际成本为零)和外功(撬动“杠杆资源”)。
边际成本是每增加一个用户所需要支付的成本。要想实现指数型增长,创业者需要尽量降低企业的边际成本,直至为零。
综上,在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中,幂次法则和二八定律相辅相成。要运用幂次法则促进指数型增长,需要二八定律。而良好地践行二八定律进行各类资源分配后,也将无限降低边际成本、度过学习创业的积累期,突破关键点,让业务发展进入指数型爆发增长期。
如本文开头所述的“10亿赌约”,格力在寻求突破,进军手机和新能源等产业,董明珠甚至利用自身IP亲自下场直播,经历首播翻车、第二场带货3.1亿、第三场7.03亿,618带货102.7亿,她在努力在改变,也努力让消费者重新认识格力,而小米则是从手机业务扩展到整个人工智能物联网生态,用新技术武装制造业。
“唯一限制我们的,是我们的想象力。”作者这样写道。
幂次法则和二八定律,对创业如此,对个人成长亦如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