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书柜,总能看到自己参加工作以来写下的无数本教案。
刚参加工作,任教二年级语文和数学两门学科,同时任教三四年级的社会、自然课程,每一门课程都要写教案,认真写语文数学教案,其它教案一周一课时,基本就是抄写应付。
后来进入初中,本来很喜欢数学,但学校缺少物理老师,就开始任教物理,记得当时带初二4个班的物理,同时代初一4个班的地理。小学任教的 时间长了,物理地理学科的许多知识都忘了,这对我是一个新的挑战。为站稳讲台、上好课,写好教案是前提,翻阅参考书、翻阅其他资料,想方设法把教案写的详详细细,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放过,为的就是做到上课胸有成竹。现在想来,当时写教案确实是下了功夫的,只是有一点没有做到:缺少学生活动的设计,缺少师生互动的设计。
后来到另一所初中,听取朋友的建议,主动申请任教语文,最终如我所愿。自此开始,就完全变为一位语文老师。初中语文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写教案自然成为全力以赴的事。记得当时手中的资料主要是教学参考、教材全解,一遍遍翻阅,认真的解读,用心的准备每一节课的教案,期望在课堂上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2009年,参加县城招聘考试,顺利的进入古浪五中,自此至今,彻底成为了一名高中语文教师。面对新的学校、和自己个头差不多的学生,倍感压力山大。备课、写教案丝毫不敢马虎,课本、教参、学生的练习册,认真翻阅,认真琢磨,精心的准备每一节课,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记得进入高中后上的第一节公开课就是《秋水》(庄子文章节选部分),好在不是推门听课,自己提前准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费时费力,写好教案。面对众多的听课教师,心情难免紧张。令人欣喜的是这节课很成功,获得老师们的好评。我慢慢的适应了高中教学的节奏,也在适应中使得自己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现在翻看那些年写的教案,确实是环节齐全,知识点全面。回想过往,对教学最有帮助的教案不仅是自己平时认真写的教案,而且在于每一次上公开课的教案。我有一个“毛病”,凡上公开课,不管是学校的,还是县上的,必定要下比平时多几倍的功夫去备课,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教案,这样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胸有成竹。当然这样备课的效果也是令人满意的,许多公开课都获得好评。我始终觉得,平时备好课,上好课是对学生的负责;担任公开课,上好课,是对听课的每一位教师的尊重,也是自我才华的展示。
毫无质疑,教案对于保障每节课的质量,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是有价值的。可是,随着网络资源变得丰富,随着一轮轮的教学循环,老师们对教材变得越来越熟悉,书写教案变成了简单的“复制”,基本是为了应付检查。翻看老师们的教案,基本是大同小异:目标相同、重难点相同、教学设计相同、教学方法相同、甚至设计的练习相同,可谓是怎一个“同”字了得?这其实是过度依赖网络资源的结果。
怎样备课,怎样写教案,才能有助于教师成长呢?老师们都知道备课的重要性,怎样备课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教案,促进自己的成长呢?我觉得于漪老师提出的“一课三备”很有借鉴意义。首先,动员和检验自己的脑力,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经验及价值观来备课、写教案,即独立备课;其次,参考辅助资料,如名师的优秀教学设计、教案等,在对比中完善教案;最后,通过课堂实践检验自己的备课质量,总结经验,查漏补缺,拉长短板。下功夫备好课,写好教案这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面对常新的学生,面对教材的变化,需要我们摒弃“教案无用论”的观点,因为我们还没有达到教学技艺炉火纯青、学习资源信手拈来、生成问题迎刃而解、调动学生方法多样、课堂氛围活泼有趣的能力。
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成为名师,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成为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有魅力的老师。而课堂教学就是我们输出知识技能、展示人格魅力、树立良好形象的的最好平台。一名老师如果能通过课堂教学征服学生,获得赞赏,课堂效果一定会是好的,教学质量一定是高的。
提质增效备课始,书写教案不随意。
课外功夫课堂现,专业成长不懈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