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尝试“大单元教学”以来我进行了四个课时,越来越顺手,学生们也越来越积极。本以为特别简单的“说明方法”一个课时,谁知却成了难点,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本来安排一个课时,谁知没有进行完。我是想让孩子们在背诵基本常识后“小组交流”后自己在书上寻找的,可能就是因为这个才会让课堂不怎么顺畅。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86576/504f43b5db8483b1.jpg)
根据实际情况,只能在明天上午再次进行了,毕竟这一个课时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是必须掌握的,所以我需要改变方式,必须让每一个孩子都过关。也说不出为何,总是一个班积极,另一个班太过冷场。这种积极性我怎么就是激发不起来呢?深思后继续想办法,继续学习。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86576/18ca65d8f2542198.jpg)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中学生为什么还要开设语文课》,这个问题好像我还从来没有怀疑过,学生们也没有问过,应该是都感觉是“百科之母”,不学习才有问题吧!语文之于民族存续的课程价值。都德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是我小时候学习过的,虽然当初并不知道什么意思,但至少感受到了语言的重要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86576/5889f77aa6609b19.jpg)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语言烙印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心理思维、民俗风情,语文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识文断字这么简单,也要传递下一代应具有的身份认同、国家信念、民族文化、社会文明等,还要强调族群文化本身的衍生和文化品格的塑造。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86576/fa86684600c7a429.jpg)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承续方式和传播渠道。语文课程在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在彰显文化自觉,文化自觉关涉文化认知、文化评价、文化认同。在这个每天都在制造、传播海量真伪莫辨、优劣难分的信息,涌现大量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的“万事通”时代,脱愚、祛魅、启智更成为语文教育当仁不让的责任与使命。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86576/797a942b60acfd2c.jpg)
言语思维的精进。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生命的智慧。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生命价值,人类依赖语言成为地球上生命有机体发展的高级形态。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86576/64a2f58abb70a2e6.jpg)
精神的丰盈。语文学习是人在提升自己过程中的一个灵魂驿站。人的灵魂的安放处非语文莫属,而语文中又非文学莫属,其他人文学科肩负不了安放灵魂的使命,这是在目前难以论证也不用论证的。与自我和解。“人”是一个孤独的存在。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原谅的是自己,与自己和解,战胜并超越自己。绝大多数情况下,人都活在“他人”的视野中,在与他人的攀比中竭尽全力地把自己变成“他人”可以接受的自己,唯独不敢变成自己喜欢且想要的那个“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86576/7a6f17ae75826854.jpg)
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只有少数经过修行达到一定修养的人才能达到“看山还是山”的第三重境界:任何时候都不被客观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能遵从内心的召唤追寻那个喜欢的自我。与世界对话。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86576/b1d426c35e714a5a.jpg)
中学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而语文又是基础的基础。小而言之,近而言之,学好语文可以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基础;大而言之,远而言之,伴随着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训练,高尚的思想情操,人类文明的精华就流淌到学生的心田,塑造学生心灵,哺育学生成长。基础打得扎实,学生一辈子受用不尽。“人”和“文”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不可分割。语文是民族的根!!
![](https://img.haomeiwen.com/i16886576/a5065efb6b80eb0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