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字稿
接下来,“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知乎?”
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势就是权势。古代的贤王如果真的追求善,希望自己不断进步,他会忘记自己的地位。你就像周文王到处访贤,见到姜太公,他忘记了自己是王。刘备去求诸葛亮,也能三顾茅庐站在外边。这就是好善而忘势。
古之贤士何独不然?像姜太公、诸葛亮这样的贤士,他们难道不是这样吗?他们一样会忘记这个势,乐其道而忘人之势。
因为我追求的是道这个东西,我不会看到你开了一辆劳斯莱斯来,就吓得要命。我们有好多人喜欢装腔作势,有了钱以后买一辆劳斯莱斯,买个大宾利。有钱,开这个车能给自己壮胆。
但是如果你真遇到一位不在乎这些外在包装的,不在乎你身上穿什么样衣服的,你穿那些大名牌,他也认不出来,跟仿冒产品没区别。
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如果你想见我,你得有礼,对吧?你不能够不合乎规格,你说来,过来我跟你聊聊,我有钱。没用!你这样叫我我不去!你不可能常常见到我,亟是常常、多次的意思。偶尔见一次可能能碰上,但你想常常召见我,对不起,不行。
我们在前面曾经讲过子思对鲁公的态度,说你老给我赐这些肉,每次还让我还礼,这事对我是一种侮辱,对不起,不接受。你看,子思的行为可以称得上是乐道而忘人之势。
见且由不得亟,你跟他想多见几面都没机会,而况得而臣之乎?何况你想把他找来给你当官呢?这些古之贤人、真正乐道的人,就好像《庄子》里边写的庄子。
我们就从文章里边看,你发现惠子当个一国外相,在意得不得了,听说谁要动自己的官职就吓得要命。这就是你可得而臣之,这种人只需要你给他送去聘书,他就来了。
但是庄子这样的人,说我想把整个魏国托付给你,庄子反问说:你们魏国那个占卜用的大乌龟,掏成一个龟壳了,在堂上被祭祀,你觉得这样开心呢?还是拖着尾巴在泥地里边玩比较开心?来求他的那个人说:那我觉得还是拖着尾巴在泥地里面玩比较开心。然后庄子说:请让我拖着尾巴在泥地里边玩吧。
他是一个乐道之人,他根本不在乎你能不能给我穿上锦缎的衣服,把我供奉在堂上。那个不重要。所以你想多见他几面都很困难,何况你还想把他随便召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古之贤者没有这么简单的,所以这是孟子自道。
你能发现孟子和梁惠王、齐宣王、滕文公这些人讲话的时候,孟子甚至是俯视的态度。他经常用教训的态度对待这些人,他根本不会仰视,说我觉得你好棒,生杀予夺的大权都在你手上。没有,孟子不在乎。他好善而忘势,所以才能真的成为古往今来第一位的帝王师。
不但那个领导要做到好善而忘势,下属也要做到好善而忘势。对权力不着相,而不是故作姿态。你发现有好多有权的人,今天我们见到很多大企业家,什么福布斯排行榜前几位的人,他也会做出一副与民同乐的样子。但你会发现他往往是惺惺作态,他其实心中放不下自己的地位,放不下自己的那个排行榜上的名次。看起来跟你们很和谐,但一遇到问题他会拍板说:这事就听我的,别说了。
我见过这样的。这是假的,他依然着相,他执着在那个权势地位的相之上。而一个真正跟你深入探讨问题的企业家,真正向你虚心请教的一个企业家,他不会轻易地拍板说这事就听我的。
他需要追求什么东西更接近真相,什么东西成功的可能性更高,他会去听从专家的意见、想法和建议。这才是真正的好善而忘势。
企业能不能做大,这一条非常重要。很多公司为什么做不大?就是因为老板成了企业的能力边界。
那对于一个老板来讲,怎么样能够突破这个能力的边界?核心还在于放下自我。放下你的位置,允许你在你的公司里边说了话不算数,允许员工可以提出完全不同的意见,可以指出你的缺点和错误,可以推翻你的决定,这时候你的能力边界才能够不断突破。
但这一点是相当不容易的,牵扯到面子,牵扯到你内心的安全感,牵扯到原生家庭的关系。如果你处理不好自身的安全感,任何不同意见在你看来都是失控的信号。其实在公司里说话不算数是非常愉快的事,公司能良性运转,老板说话也不算数,太好了,这是一个好公司。才能够做得越来越大,因为它没有老板能力的边界的限制。
孟子是在这一点上看得很透的,但在他那个时代,能够跟他一样看得很透的王却不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26497026/0d12ce02c236e697.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