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与失

作者: 枫熙 | 来源:发表于2022-02-21 11:29 被阅读0次

习惯拥有与习惯失去,人们往往习惯拥有,接受拥有的时间短暂。这也是人们的惯性思维吧!

对于失去是充满了不舍悲伤,对于相聚则又是另一番不同的模样。

比如说我回家过年,因为疫情原因我回不了家,我坦然的接受了不能回家的这个事实,觉得并没有多大的冲击,可是当我得知可以回家,回去之后也表现的很淡然。好像我不曾离开过我的家,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似一场带你回到过去的电影一般播放起来。

回家有期待但更多的是波澜不惊,但我离开的时候或者说是看着亲人踏上离开的列车才恍然大悟,一个人习惯拥有的能力远超于习惯失去的能力。

拿恋爱举个例子

一个人在恋爱期间很容易接受一些从未有的待遇,有一天这些嘘寒问暖消失了也或者说是执行这些行为的人停止了行动,那么对面接受的那个人的适应过程就会长于习惯拥有的那个过程。(我差点把自己给绕回去了)

就拿我来说,一个人慢慢对我好的过程和第一次就对你好,前者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后者是一个呈下降趋势、上升趋势亦或是保持不变的态势。

那你更容易接受那个呢?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会是前者。(据我观察)至于为什么呢?这自然是和人性脱不开关系,人性就是如此奇怪。

如果你的一个同学对你一直很好,她可能会对你更好,但你此后不会再觉得意外,因为你已经习惯了这种别人对你好的思维模式。或者说你会假以为这是别人对你的义务,当然这是针对个别人而言。       

相反,一个对你从未有过好的态度的人,他突然对你态度转变,记住只是态度转变,你就会表现的神经敏感。(听我瞎说)

这是人性,就连现在我都不能真正的了解他人,更何况是自己。

《旧唐书·魏徵传》: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所以说每个人都需要一面镜子,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多问题不是自己能够发现的,通过周围人的眼睛揪出自身的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才是最真实不过的。

论证到这里就结束了,有缘再见。

相关文章

  • 2021年高考语文下水作文《笑看得失 乘风破浪》江山五中毛丽福

    2021年高考语文下水作文 【文题回放】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

  • 得与失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 这是今年浙江的语文...

  • 每日一记2021.6.9

    今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我想我还是把得失看成...

  • 苏轼的得与失

    今年浙江的高考作文: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

  • 漫话人生9(得与失)

    得与失 得与失伴随一生。 求学阶段,玩与学之间有得有失;走上社会,遇到的得与失更多。率真与虚伪、积蓄与消费、享受与...

  • 【2021浙江卷】 得失有常,人生恒美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

  • 起点

    把得与失看成终点,对此,有人提出批评。他们认为,得与失只代表着过去,人生未来还有无限的可能,不能因为一时的得与失而...

  • 任何一次失去,都带来一次新的机会

    生而为人,首先要明白得与失之间的转化。 很多时候,我都在反思,得与失。 细细想来,我的一生都在得与失之间来回,当我...

  • 8.11

    今天的得与失已经过去,明天的得与失重在珍惜。对过去挥手,对明天憧憬。

  • 得?失

    最近发生了几件事,让我对得与失有了更深的思考,当然这里的得与失并非是指向仁义礼智信的得与失,因为,这些都是道德层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得与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hab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