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MG学长,可以看到最新的内容哦!
欢迎添加个人微信号:papaya0601, 添加时备注 简书
"
Chloe
约克大学对外英语教学硕士
英国格鲁斯特大学中国办公室区域总监
"
文/Tsuki
图/Chloe
编辑/Lily
Chloe长期从事教育咨询相关的工作,上个月刚由格鲁斯特大学中国办公室市场经理升职为中国内地及香港区域总监。
“区域总监”这个听起来似乎带着点儿“狼性”的职位,会让人误以为这个岗位上的人应该是忙碌而焦虑、高冷而无趣的。
但Chloe和常人印象中的行业精英全然不同,她似乎从来都不会忙碌到无我,也从未因烦恼和挫折而焦虑不安,在她身上,甚至透露着一种田园牧歌式的自由与浪漫。
但“随缘”的心态,并不妨碍她把工作做到极致。她的成功同样来源于“比勤奋更勤奋”,但她的勤奋并不是在忍受着什么而艰苦奋斗,而是在享受着什么而用心生活。
你在中国人圈子里抱团取暖的时候,她已经在“职业中心”摸爬滚打了
英国很多大学都有职业中心,是专门为校内学生提供志愿者、兼职、求职信息的服务平台。Chloe对这个机构赞不绝口,并且向所有到英国读书的小伙伴们倾情推荐。读研期间,与很多只待在中国人圈子里的留学生不同,Chloe参加了约克大学职业中心推荐的很多志愿项目和兼职工作,对生活、对工作的很多看法也随之焕然一新。
Chloe曾在当地的小学做助理教师,也曾每周去陪伴同一位独居的老人。孩子们充满好奇的双眼,老人写满故事的皱纹,让她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教育和生命的本质。
我们往往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却视老人的智慧为腐朽。但Chloe却是被项目介绍中的一句“和老人交谈:他们比你想象得更有趣”吸引去的。
不是每个年轻人都有这种细腻,耐着性子去理解一种距离我们很遥远的逻辑,但是Chloe愿意。当时探望独居老人的项目志愿者只选出了十人,其中九人都是英国人,只有Chloe一人是作为国际学生被选拔上的。
这个项目最初是Chloe和一位英国女学生做搭档一起完成,可是很莫名的这位女学生第二次探望就缺席了。之后在整个研究生阶段,即使项目早已结束,Chloe还是会每周按时去探望老人,从未缺席,她欣然接受老人讲述的那些故事,去触碰她不曾考虑过的道理。
Chloe说,这段经历是她一辈子的宝贵财富。因为在与老人的接触中,她更加懂得了,如何用中、西方的不同视角和方式,去更好地感恩家人、朋友,感恩这个世界。
这段经历让Chloe充满力量,在往后的旅途中,她试着去接触每一个有缘的陌生人,交流彼此的故事和人生。她像一位采风诗人,走到哪里,故事就听到哪里;只是她并不把它们记录在本子上,或者发布在网络上;而是把这些故事镌刻在记忆里,融入到灵魂里。
除了这些很有意义的志愿项目,职业中心发布的兼职工作也很有挑战性,而且薪资可观。Chloe曾在约克赛马场独立运营官方商品的展销会,也因此与营销类的岗位结缘。
每个工作日的上午,Chloe都会主动比上班时间早到半小时,忙活着整理场地、检查库存,然后再开始一天的销售活动。这份工作没有人监督,甚至连收银机都没有,工资也是自取;但她却交出了十分漂亮的销售成绩,以极具主动性的工作态度赢得了老板的信任。
Chloe从这份兼职中获得的职业认可,也帮助她建立起了支撑日后多年工作所秉持的价值观:不计得失,终有所获。
Q:在英国工作是不是幸福感很高?
A:(笑)在英国,我住过地下室。
研究生刚毕业的Chloe拿着为期两年的临时工作签证,四处奔波,希望找到一份能够在未来续签证的工作。
Chloe刚开始在伦敦生活和求职,却找到了在约克的工作,几经周折之后又回到伦敦,到伯明翰工作。
“期间搬了几次家,吃了很多苦,在没及时找到房子的时候还在单位的地下室住过一周。”Chloe轻描淡写的讲述着她一个人求职、生活、搬家,在她看来,这些别人眼里的“苦”,不过是她人生旅途中的必经之路罢了。
两年坚持下来,Chloe不但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还把自己的学费挣回来了,也拿到了续签证的机会。
Q:什么时候开始想要回国了?
A:公司把一人当做两人用的时候,我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路了。
Chloe有对外英语教学的专业背景,又有咨询和营销类相关的大量工作经验;最终她选择了为英国高校的中国办公室工作。“算是挑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来做吧,一路以来积攒的经历,包括知识背景,都是与这个相关的。我也喜欢和人打交道,喜欢做沟通方面的工作。”
中国办公室涉及到的工作类型很多,会和很多大学、留学机构往来,也经常处理学生的申请咨询。Chloe不仅促进了各种机构之间的合作,也和很多学生建立了相当友好的关系。
Q:什么是教育?
A:教育不等于教书,它是一份有责任感的事业。
Chloe曾经在工作期间,在考文垂大学的校园里遇见误把她当成学姐求助的学生,但她并没有简单的以“我不是学姐”为理由拒绝,而是在完成自己手中的工作以后,亲自带着这个学生去解决问题。
“他那时候刚到英国第一天,发现签证只发了两个月,举目无亲,不知道该向哪个机构求助,也对自己的英语口语不太自信。于是我就带着他去了学校的国际办公室询问,帮他预约好了与学校签证移民中心的老师见面,指导他如何把他的签证问题和中心老师解释清楚并进行argue。虽说他自己粗心没看见一年的学生签证发成了两个月,但国内签证中心也有失误。我告诉他要argue在英国处理,而不是回国重新签证。“
”期间我加了学生的联系方式,让他有问题问我。最后终于在3个月后,英国签证中心重新发放了新的签证。这个学生很感谢我,至此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他把我当姐姐一样,明年6月他结婚,还早早就和我说要求我去参加,希望有机会可以在婚礼上向我至感谢词,感谢我那段时间对于一个初来乍到英国的陌生留学生的帮助。”
Chloe对学生一直保持服务心态,“做教育,不是一定是要教书,我在教育咨询领域也感受到了类似的责任感。我提供的经验,或者随手一个帮忙,真的能够改变一个人。我会希望自己尽可能地专业,能给客户提供真正需要的咨询,帮助他们申请到更适合的学校。”
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源动力不一定是野心,也可以是善良。为高校工作的Chloe有时候会跟校方争辩学生的权益。
“有人开玩笑问我说,你到底是给学校打工还是给学生打工?学生们对我的口碑评价都很好,我也收到过很多感谢信,但我并没有把它当作一个商业性质的反馈。虽然学校也有发展战略和目标,但我的经验是,只要用心去做,自然而然就能达标,不需要有那么大的业绩压力。”
在当下这样焦躁的大环境里,Chloe倒是活得比较自在,一直能遵循本心做事情,而不是被外界的压力塑造成一个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不怎么善良的自己。
对Chloe来说,把工作做到最好并不是为了升职加薪,而是能够收获善意和赞许,取悦自己。拿出足够优秀的成果,赞誉就会随之而来。
Q:你最酷的爱好是什么?
A:一个人旅行。
不管学习和工作如何辛苦,遇到了哪些波折,Chloe一直坚持:将有限的假期投入到无限的旅行当中去。
《罗马假日》里有句台词: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而对Chloe来说,只有旅行才能让她身心合一,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
她时常一个人旅行,听上去有些寂寞和悲伤,但她乐在其中。她的独自旅行,有着仅属于自己的独特打开方式。
Chloe说,自己经历过的很多很美好的事情都来源于独自旅行。德国、捷克、韩国、泰国、马来西亚、越南都有她的足迹;她并不严格规划旅行路线,除确定的往返机票以外,随心而动、信马由缰:“总会有一些特别惊喜的事情发生,都是在我的意料之外”。
虽说是一个人旅行,但她意外地很少一个人吃饭。
“破冰,不过就是一顿饭的事。”共进一餐,是Chloe在旅途中能够与陌生人迅速破冰的方式。不同肤色和语言的旅客,或者当地居民,她都能迅速地用真诚的态度使彼此熟络起来,倘若言语投机,便是一场温馨却不强求延续的邂逅。大家都像是快意江湖的侠客,豪爽而慷慨,遇见有缘人,就请一次客,自然不会指望什么回报,只为了庆祝此刻的开心。
听上去不那么安全的独自旅行,当然也会遇到一些麻烦。但Chloe调侃自己说:“我不用遇到什么坏人,我自己就是trouble maker。”
Chloe认为自己很幸运,之前的旅途都是很愉快的经历;偶尔遇到的困难都是由于自然因素或不可抗力导致的,而度过这些困难反倒是靠着一路上遇到的一个又一个温暖的人。
她曾不小心将手提包落入瀑布。所幸身边有几位前一天见过,又在当天偶然相遇的旅伴;在他们的帮助下,逐渐向平台岸边靠近的手提包最终被“抢救”回来,Chloe在国外旅行的所有“家当”也得以保全。
她曾遇到台风和暴雨,被阻断在从美术馆回民宿的路上,却也遇见了在水深及膝的情况下仍把她安全送回民宿的出租车。她在海岛游中遭遇大的颠簸和风浪,也遇见了送给她晕船药的旅客。她曾延误行程,以为没有办法看到自己心心念念的海滩日落,却遇见了亲自开车带她去看日落的民宿老板。
Chloe的经历不只是幸运那么简单,对这个世界很温柔的人,也值得被这世界温柔相待。在旅途中,她同样也不间断地为他人提供着帮助与关怀。
“说是一个人旅行,其实我一路上从来也不孤单,每一站都能遇到有趣的人和交心的朋友。”Chloe喜欢和陌生人交谈,也倾听他们有趣的故事。她与很多在旅途中认识的朋友至今仍有联系。在工作遇到瓶颈的时候,也会和泰国木屋的房东太太聊聊,听听她作为长辈的看法;或者和同龄的旅伴商量,彼此加油打气。
或许,像Chloe这样,与世界建立起真切的联系,即使一个人也不会感到孤单,不管走到多远的地方也不会有漂泊感。
后记
自驱力,是当下很多年轻人缺失的部分。浮躁、功利、抱怨,是这个时代的办公室里最常见的情绪,但当你在计较今天加了班为什么没有发加班工资的时候,当你在计较为什么同班同学得到了工作机会而不是你的时候,其实你就已经掉队了。因为那些不计得失、内心平和的工作者,他们一直都知道,“随缘”并非坐等万事休,而是拼尽全力之后的“随遇而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