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终于将整套的《明朝那些事儿》看完了。其实在工作状态基本上可以保证一周看一本的状态。后来的两三周时间因为重点基本上都放在了期末的工作上,看书的进度明显就放慢了。说这些,并不是想说我看书的速度。而是从侧面反映了这套书真的很好看。我真的看进去了。就在前几天我换了本语文教学方面的书,我的尧小喵同学就发现了我换书看了。还追问我,怎么不看《明朝那些事儿》了?
终于看到了大结局,合上书,闭上眼。大明王朝的二百多年,历历在目。原来只觉得历史是由一个一个的名字组成。而在我读完之后,这一个一个名字背后的面目开始立体显现清晰,心理活动开始展现,一句一句铭刻在历史书上的至理名言,历史规律似乎像活了过来似的。历史对于我而言,不再仅仅是书上那些大事件,那些摸不着头脑的名词解释和卷子上一道道刻板的分析事件背后的历史原因与启示。让我从这套书中,了解了一个鲜活的人类历史曾经发生的人和事。所谓历史,就是过去了人和事。在历史中探寻,我们不能复原当时的人和事。更不能去体会当事人的心理活动。而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历史,往往是后来者的论述和著作。它只能代表一些人的立场、态度和观点。就像同一个事件,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解读。既然历史这么不可信,为什么还读历史?
我想起了孔子和弟子的一段对话,怎么去分辨一个人?孔子给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不要看这个人说了什么,而要去看他做了什么。
从朱元璋(应该的叫朱重八更合适,起兵前的称呼)披荆斩棘的辛苦创业,建立大明王朝开始,到后来朱厚熜煤山吊死。大明王朝经历了几起几落,几度处于危急时刻。总有那些猛人能够挽救危局。比如于谦、王守仁、张居正。说到这里就想多说几句。一提到“于谦”估计像小喵这个年纪的更多的能想到的是“吸烟、喝酒、烫头”的于谦。当然对于这个于谦,我也是喜欢的。但当孩子们读到《石灰吟》作者于谦的时候,总会心里发出窃窃的笑声时,我觉得于谦的个人简介做的还是很不到位的。
这本书读着读着我笑了,因为作者在枯燥的历史中,时不时的会幽我一默。读着读着我哭了,因为这些故事中有许多民族脊梁式的人物。他们身上是民族气节、凛然的正义。每每读到,除了崇敬与慨叹之外,灵魂也被之洗礼。读着读着我惆怅了,在影视剧的成功洗礼下,唐伯虎风流才子的形象已经深深扎根在我脑海里。每每读到唐伯虎,周星驰总会在眼前闪动。不得不说作为演员他的成功。但是历史上的唐伯虎,并非一路风流倜傥到底。之所以风流,是处于无奈,最后结局悲惨。
文章的最后,大明王朝已经尘埃落定。作者用了徐宏祖的一生作为结尾。可能提到徐宏祖没人知道他是谁,但他还有个号叫徐霞客。还有个更有名的著作《徐霞客游记》。徐宏祖和上面提到的唐伯虎还有些渊源。徐宏祖的曾曾曾爷爷,我也搞不清到底曾了几辈。在唐伯虎还不是风流唐伯虎的时候,两人一起相约去科考。在这次科考时,意外发生了,结果两人的命运从此发生了巨变。具体怎么变的那是另外一个故事。说回文章的结尾,徐宏祖的故事。说实话,我不太能理解作者的用意。但是作者也意料到了,会有我这样悟性差的读者。写下他的总结语,也是他写此书的初衷。“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自己的人生”。这个结束语我看懂了。人的一辈子总有那么一两件事是自己坚持、自己选择的。这样的人生无论别人怎样评价,也或许没有“成绩”。但只要是自己的选择。这一生就不虚度、无悔。也联想到于老师说的一句话:“一个孩子成绩差,可能是他在学习方面不擅长。而不代表他在其他方面没有所长。”就像徐霞客一样,当年一定不是个好学生。不想考试、不想出人头地、不想青史留名,只想玩。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张脸谱;每一个脸谱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或短或长,或精彩或平庸。而历史就是这样一个个人物,一个个事件的总和。因此历史可以很残酷,因为它是真实存在发生的。然而历史真的很有意思,放下历史课本,去寻找课本以外的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