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布森选择效应”,是指一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实质上是一种假选择和形式主义选择。
此典故可追溯到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从事马匹生意,他说,无论谁买我的马、租我的马,都可随便挑选,但他又附加了一个条件,只准选择最靠近门边的那匹。显然,他的附加条件就是告诉顾客不能选择。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被人们讥讽为“霍布森选择效应”。
然而,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就有很多“霍布森选择效应”的例子。如:有的单位“一把手”经常说要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但一到集体研究决定重大问题时,往往是班子成员没开口,他就首先讲出了自己的想法,甚至是定调拍板,将个人的想法变为班子的决议。再如,有的“一把手”在安排工作部署任务时,对下属总是放不下心、放不开手,搞“私人订制”,直接要求下面要如何如何,当发现部属发挥一下自己的创造性,没有按照他的意思去办,就很不高兴,甚至是“不换脑筋就换人”
可以说,不讨论的“讨论”和不放手的“放手”,与“霍布森选择效应”如出一辙,这对于领导班子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是非常有害的。集体讨论、民主决策不应该徒有形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才是正确的选择,如果像霍布森那样搞无选择的“选择”,就必然会扼杀群众参与民主决策的积极性,让工作在“独断专行”中迷失方向,陷入混乱。
力戒工作中的“霍布森选择效应”,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一把手”必须克服“家长制”,不搞“一言堂”,倡导“群言堂”,要放手让群众畅所欲言,认真倾听群众建议和不同声音,对于正确的意见要认真分析,积极采纳,在有“选择”中发挥好干部和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