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讲的是如何将你的观点或者广告能够深刻的留在人们的脑海里,就像胶水牢牢的黏住。对我来说,这本书不仅仅在营销广告上给我启发,在生活很多方面中同样也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如何讲别人才能深刻的记住?怎么样教育孩子才有效?本书以大量的事例来论述形成黏性的六个原则:简单、意外、具体、可信、情感、故事。书后的附录二还体贴提供了全书的简略内容,如果想快速了解全书内容的可以直接去看附录二。
什么东西可以在你脑海留下难忘的印象——《让创意有黏性》读书笔记(一)本书的使用范围相当广阔,比如,经理希望员工记住公司发展的新战略;老师努力向学生授课——期望学生能够记住具体的事例背后的思维观点;作家总是试图改变读者对于政策问题的看法;宗教领袖想要与教友分享心灵智慧;非营利组织设法用崇高理想来打动志愿者奉献时间,说服人们捐赠金钱。
作者介绍
作者是两兄弟,奇普·希思是斯坦福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丹·希思是杜克大学资深研究员。兄弟两人中奇普是研究员兼老师,丹是从业者兼作家。
作者兄弟两人虽然来自完全不同的专业背景,但他们对同一个命题具有浓厚的兴趣:为什么有些创意能成功,而有些却终告失败?奇普一直在研究和传授创意何以具有黏性,丹则在设法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使创意产生黏性;奇普比较的是各类都市传说和创意故事的成功路径,丹则对比了许多数学和公共政策得遂所愿的经验之道;。
黏性一词的含义及来源
所谓“黏性”,是指你的创意与观点能让人听懂,能被人记住,并形成持久的影响(换言之,它们能够改变大众的思想或行为)。黏性一词来源于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的畅销书《引爆点》,书中第二部分提到 :创意观点如果具备“黏性”要素,便很容易引爆流行。奇普发觉“黏性”二字恰好完美概括了他在研究创意市场时所看重的那种属性。这本书是对《引爆点》很好的补充,因为引爆点这本书没有详细的论述取得黏性的特质以及获取的具体方法。
黏性按照我的理解,应该是让你的创意或者观点想胶水或者嚼过的香口胶一样,牢牢的粘在你的脑海中,想忘掉都非常难。这让我想起钻石的那句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简单而琅琅上口,配合那广告画面加上爱情故事的主题,就算不喜欢钻石的看了也很难忘记这句广告词。
有趣的是这本书还介绍了如何去黏性的方法:以黏制黏。也就是说,黏性一旦形成很难从人们的脑海中去掉,只能够用更加强有力的黏性去代替原来的黏性,用更加有黏性的想法盖过人们原来的观念。
既然黏性如此有用,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广泛的应用?主要障碍就是作者提到的知识的咒语。什么是知识的咒语?下一篇读书笔记我们再来探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