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讲到,如何和我们的情绪相处。这次我们接着讲怎样有好的起心动念。
王凤仪先生的性理疗病理论认为:“生气、上火,等于给疾病上肥料。”
现在医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情绪很可能是癌细胞的活化剂。同时一切恶劣的精神因素,最易打击血管这个生理上最脆弱的地方。这不能不说是心血管并发率高的原因。
让我们从中医理论里,先来探究一下它的作用机制。
人的情绪中医里管它叫情志。那么谁主管人的情志活动呢?
张景岳在《类经》-疾病类中说:“心为脏腑之主,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
我们知道是心。
相应的病理则为:“情志类引发的疾病,虽然在五脏上表现出症状,究其根本是因为心的扰动而产生。”
根据王凤仪先生的性理疗病思想,因情志发病的人大都呈现有五种性格之中的一种或几种:容易发怒,容易恨人,容易怨人,容易恼人,容易烦躁。
这五种性格分别产生怒、恨、怨、恼、烦这“五毒”,也就是五种能使人致病的恶劣情绪。
怒伤肝,恨伤心,怨伤脾,恼伤肺,烦伤肾,人体的一切病,不外乎肝、心、脾、肺、肾这五大系统,就是由这“五毒”生出来的。
由此看来,这五种恶劣情绪都是由心产生的。换而言之,是从扭曲的性格脾气里产生的。
内经上说,心主神明。它是统管身体一切脏腑的。就好像,心是皇帝,其他四个脏器是朝廷重臣,心的一举一动,与这四个大臣息息相关。心一怒,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肝承担;心有怨气,造成的一切影响由脾负责;心恼了,肺就得吃不了兜着走;心烦了,肾就得为它买单;心中有恨,那坏了,没人担待得起,它只好自己负责。
五脏本来都是有自己的本职工作的,现在要它们伺候君主,为君主产生的这些恶劣情绪负责,是额外安排的活儿,人家能乐意吗?
可能你要问:那性格脾气和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关系咯?是啊。关系很密切啊。
有什么性格,易患什么病,是当前国内外“心身医学”中一个重点研究课题。王凤仪先生于清末民初,花费四十余年的时间,在性理与病理研究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他发现人身有阴阳二气(有别中医所讲的阴阳),阴气过盛便是致病的主要因素。而阴气是怎样产生的呢?是由于脾气禀性经常发动逐渐积累的。
脾气禀性的发作乃是通过人与人的伦理关系具体反映出来的。每当事不遂心,人不对意,便动气,耍脾气(简称为”动性”)。这些脾气可以是暗暗地生闷气,也可以是暴跳如雷发烈怒。
人之常情,认为一切的痛苦都是别人带给自己的,自己没有错。
性理疗病就是要把人们一睁眼就先看到他人的“错处”的这种惯性思维翻转过来,变为首先看自己的过错,认识到自己“看人不对就生气”。
大学中庸倡导人们:要修身,第一就是要诚。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天道是诚实不虚,真实无妄的。做人的道理也是一样。对别人诚实,更要对自己诚实。而对自己诚实,就要常常自省,“反观自照”。改变一下看事情的角度,如何?向内心看,向自己看。
孟子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即行为没有得到预期效果,都要反过来要求自己,自我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起心动念,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为了别人的好处?
高明的人首先看自己的错处,只有凡夫和愚人才只找别人的错处。非但如此,圣贤还专门看人的优点,忘记人的缺点。那对一般没有训练自己的知见的人,就更是难以做到了。所谓德行天下,就是眼里看到的都是有德的人。
了凡四训里的了凡先生不能中科第,得子。云谷禅师问他:你自己想想,你应不应该中科第,得子?了凡先生想了很久说:不能。因为自己德行不足的地方有很多。他真正认识了自己,正视接受了自己的问题。这正是大学里说的: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让我们把别人放下吧,别人的不足与缺点,老天自会引导他。看自己,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心平而天下平,自度而众生度。放眼望去,都是别人的优点和德行,低头俯察自己的内心,都是自己的德行不足和欠缺。
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没有要求百姓达到某种标准,外在采取某种干预措施,而百姓自己教化自己,孕育自己的德行。我想,我们面对生活中的人事物,也可以是一样的态度:我变了,万物就都改变了。
愿你的世界开始美好起来。
下次我们接着讲神气意念的开阖。感谢你的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