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不仅仅是故事精彩和政治正确,更深层的是人类心理的展现。
这是我第一次看昆汀的电影,认识昆汀还是因为姜文教他说“牛逼”,只以为他是一位喜剧演员,于是闲来无事决定看看他的电影,一搜履历才知道,他是好莱坞很有名的怪才导演,我喜欢的低俗小说就是他的作品,更让我对他的电影有了期待,挑来挑去,决定从评分较高的《被解救的姜戈》开始。
这部电影刚开始就吸引了我,西部片、南北战争前、后背鞭痕累累的黑人,这注定是一部英雄主义的电影。但是,和落入俗套的英雄电影不同,这部电影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你很难猜对剧情的发展,处处包袱都出乎意料,两个小时的剧情毫不拖沓,从这点来说,昆汀很尊重观众,不把观众当傻子,观众看的自然很过瘾也很费精力。
电影看到一半,自然地让我想起了国内的一位导演,就是前面说的姜文。电影的叙事方式、光线、镜头、画质,那种“离题式”的对白,像极了《让子弹飞》《一步之遥》,当然像归像,个人认为姜文的电影,这种感觉更强烈,就像是在昆汀的染色布上,又上了一层料。
下面来聊聊电影的内容,这部电影很具文学性。何为文学性呢?就是作者不会上来就直接告诉你,人性是自私的,世界的本质是残酷的,爱情需要勇气等等,这不是文学。文学是给你一个故事,然后作者把想要说的全部隐藏在故事低下,甚至不给你在地图上画重点,你自己拿着铁锹去挖,挖出来就是你的,挖不出来就只是跟着地图欣赏了一路风景。《被解救的姜戈》表面上是西部牛仔养成记加爱情加种族反抗故事,实际上是讲的“人类的奴性”,不是“黑人”的奴性,是“人类”的奴性,“奴性”并不等于听话和服从。“奴性”是从内心觉得低人一等,不论是人种方面还是其他方面,这都可以称之为奴性。
其实电影里没有奴性的人寥寥无几,农场主自然不用说,他本就是土皇帝了,电影也无法着力表现他的奴性,但我相信他们也是有奴性的,比如小李对他父亲的奴性,也就是对权利的奴性。剩下没有奴性的是德国人、姜戈和姜戈妻子,也是三个主要正面人物,他们三个是自由人。
电影里的德国人是个有大爱的人,本可以在过完那个冬天后,拿着丰盛的奖金去享受生活,但他就是要为了姜戈去冒生命危险,从心底他不希望这个世界有“恶”。对黑奴的监工他不会有任何怜悯,电影开始便是他风轻云淡的枪杀监工,本以为他只不过是唯利是图的赏金猎人,但是昆汀不会这么简单的处理人物,随着剧情的发展,他把德国人的大爱一点点挖掘出来,越挖越明显。有两个表现人物性格的高潮,第一次是小李命令狗撕扯逃跑的黑奴时,德国人在冒着暴漏身份的情况下,要解救黑奴;第二次是最后枪杀小李时候,彻底把饱满的人物本性描绘了出来。他原本可以和小李握个手,就能平安离开的,但昆汀可不会这么辜负电影,德国人并没有握手,而是自杀式的枪杀了小李。他知道,握手就意味着向可怕的种族主义和解,握手就意味着,他认同了他所看到的一切,把黑人当驯兽,用对待不听话的牲畜一样对待黑人,黑人和牛羊狗一样的生物,只不过是站着走路的“牲畜“,这是德国人从心底不认可的,于是他真诚地面对了自己的内心。我看电影过程中,不断的说,德国人不要死,我很喜欢这个角色,但最后事与愿违,就像这个真实的世界。我相信昆汀也不想他死,但是不行啊,他必须要牺牲的,如果他有杀死小李,并且成功脱身的能力,他就不会纠结于是不是握手,直接开干就好了,那电影就真就落入俗套了,昆汀也就不是昆汀了。
姜戈,故事的主人公,他在故事中承载着黑人的尊严,和美国国家的政治指向。从故事开始,他和另几个黑人被铁锁烤着,露着满是伤痕的背,赶着夜路。镜头给了姜戈几个脸部特写
,他眼神中有着另外几个黑人没有的渴望,背后就是故事发展的原动力——爱情。他爱着妻子,一种可以舍弃生命的爱,其他所有问题都排在爱情了后面。他有大部分黑人没有的勇气,如果说刚开始他只是敢怒不敢行,当他被德国人解救出来后,敢怒敢行,所有白人可以做的事,他全都可以,甚至做的更好,这更坚定了他的信念:黑人不比白人低级!他成长速度惊人的快,最后成熟度甚至超过了德国人,在任何时候他都异常冷静,表现的天衣无缝,让以小李为首的白人都不敢轻视,甚至让黑人产生了可怕的嫉妒之心(后面细聊这有意思的细节),直到他见到了被虐待的妻子,他心中才出现了波动。姜戈在电影中,充当的是我们熟知的英雄,勇敢、无畏、能力超群,最后替观众们出了一口恶气,完成复仇。昆汀在塑造姜戈的时候,对把人种不平等的反思也加了进去,姜戈的成长过程也是昆汀反驳的过程,做为黑人,姜戈射击、骑马、心理稳定性,比任何人都强,任何白人,所以黑人为劣等人种,只不过是自以为是的白人想象出来的,不同的只是肤色而已。而有的白人,自大、残忍、贪财贪命,所以到底什么才是评价一个种族的标准呢?有没有这样一个标准呢?
再就是影片最引人深思的人物了,小李的黑人老管家。他和很多看不惯姜戈骑马的黑人一样,是最具奴性的一群人,做为黑奴,他帮白人打压黑奴,甚至比白人更心狠。从他心底里就笃定,黑人是下等种族,做为黑奴他很称职,想方设法维护白人的权利,宁可顶撞主人也要把姜戈赶下马。后面的祸根也是由此而起,他不允许白人的权力受到丝毫威胁,小李是以利为重,他是以白人权力为重,这是影片中他和小李几次争论的根源。
其中有一个片段,晚宴时姜戈和妻子几次对视被老管家捕捉到了,仅仅几个眼神,就让老管家起了疑心,更是推断出了姜戈的来意和伪装的原因,小李这才醍醐灌顶,明白了一切。这也是黑人能力和白人的一个对比,那又奇怪了,黑人能力不差,白人的权力又是谁给的呢?恰恰是一个个像老管家这样的黑人,影片一路下来,除了姜戈,其他黑人的表情和眼神,全部都在暗示,他们都像老管家一样,聪明并且愚昧,他们甚至享受其中,而这可怕的思想,让整个美国南部的社会结构坚不可破,每个黑人从出生就开始被洗闹,这是无尽的沼泽,除了北方和姜戈一样的人,谁还有改变的意识呢?姜戈之所以是英雄,能力是其次,更重要的,他是精神的英雄,他知道生而为人可以为自己而活。
这部电影表现的历史已经不重要了,美国的种族歧视也好了太多,但是从姜戈和德国人身上释放出来的语言,关于“我”该如何和这个世界相处的语言,何如与“自己”相处的语言,希望能让你有更多思考。
总之,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喜欢上了昆汀,非常期待他的《好莱坞往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