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裂变(拼团)说到底是团购借助了这些年逐渐发展成熟的社交网络,进化成的超级物种。当年groupon是整合酒店的间夜资源(供给富余但有限),以商家多余供给为出发点,向需求侧发起匹配信号;现在的拼团是由需求侧发起,向商家下批量订单(可视为供给不受限制)。社交网络的便利允许需求短时间内迅速积累,对于供给方形成可观的订单量以降低生产成本;另外这种团购的超级物种大都直连生产工厂,商品的性价比与初始形态的团购相比更是优越。
当然,也许需要注意,早期的团购标的是酒店、餐饮、休闲娱乐的服务行业,现在的裂变拼团则是日用百货、食品、服饰等等实际的商品,这也决定了玩法上的决定性差异。
上述模式就暗藏了裂变拼团模式能够成功运作的玄机:低成本。
以拼多多为例,首先裂变拉新的模式节省了传统模式的付费推广成本,对于平台来说省钱,可以把这部分钱用来补贴;其次,反向推荐商品,有针对性集中向目标用户推荐单品,短时间内打造爆款,向厂商提交大订单,实现薄利多销,为商家摊薄了边际成本;最后,平台订单直连工厂,缩短供应链,降低了层层中间成本。
如果把“裂变拉新如何节省推广成本”这个问题单独提出来,可以做更细致的讨论。
第一,用户自主分享推荐,所得到的价格优惠或者红包金额分摊到每个新客上,可以控制在10块以内;而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流、搜索引擎、新媒体的广告投放,划分到每个新增的交易用户上,那么拉新成本可能几十块,这个获客成本的差异是巨大的。
第二,提高了用户粘性。由于产品支持用户之间在社交网络上的随时互动,拼多多各种换汤不换药的玩法,让用户在利益刺激下不停的触达其他用户,这样用户就替平台做了原本该用PUSH、短信、Banner等资源去做的用户促活,曝光、触达、唤起、转化统统做到了,更有效的提高了用户粘性和活跃度。
第三,社群标签下的精细化运营。裂变是在强、弱社交关系中的传播及转化,“人以群分”,点对点传播的用户之间具有相似的用户画像,做到了平台需要运用大数据去分析定位的精细化运营。用户画像越精准,运营效率越高,而裂变这一形式先天性满足这一要求,是“天赋异禀”。
以上,分析了这么多模式上的优秀基因,顺带介绍一下拼多多的花样社交玩法,为了让用户不断打开APP、分享页面,活动玩法可谓凶残。举几个小栗子:
一、开红包领现金
活动目的:曝光量、购买转化、用户活跃
活动标题:好友帮开,你领红包
玩法规则:
a. 用户进入小程序,平台赠送1红包(现金券),领取后提示邀请好友帮拆,邀请好友越多红包金额越大;
b. 获得的金额7天内有效,过期无效;帮拆好友领随机红包
c. 满足对应人数有额外奖励
频次:每人每天3次帮开,每天对同一个人只限帮一次
二、开宝箱领钱
活动目的:促分享、购买转化
活动标题:邀请好友开宝箱,领取无门槛现金券
玩法规则:
a. 进入活动页面,平台赠送宝箱,24小时内组团满4人,即可获得无门槛现金券;
b. 36小时内有效
频次:不能多次帮同一好友开箱
三、一分抽奖
活动目的:促分享
活动标题:1分钱抽奖,天天有惊喜
玩法规则:
a. 支付1分钱开团,邀请好友成团获得中奖资格—等待开奖;
b. 成团即可领随机红包;未成团自动退款;
c. 连续抽奖3天,最多可得10元现金券;
d. 一等奖1名领取奖品;二等奖100%中奖获88元代金券
频次:成团后每日最多领3次随机红包
四、砍价免费拿
活动目的:全面覆盖用户社交
活动标题:极速砍价,1刀砍成不是神话
玩法规则:
a. 进入活动页面,系统自动砍一刀,通过引导到群、邀请好友、开箱寻宝一组循环进行,24小时内砍到0元即可免费领取商品;
b. 砍价成功需在7天完成收获信息
频次:同一商品只能帮忙砍一次;每天最多邀请3个好友砍价;每次金额随机,参与好友越多越容易成功
注:本文将“社交裂变”狭隘限制等同于“拼团”,个人认为欠妥,作为初次分析,还望海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