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屈原写的楚辞感觉很晦涩难懂,甚至比孔孟等春秋时期的文章还生僻,就以为屈原应该是比较上古的人物,看到他一心爱戴的楚怀王被张仪欺骗拿捏,原来屈原和张仪是同代人。此时期的楚国已经内忧外患,内部奸臣谄媚,把屈原这样的人给挤出去了,到楚怀王的下一代顷襄王这,屈原已被流放在外;原本楚国想联齐抗秦,可因为没有用好直言进谏的贤臣,搞的不光秦国连其他诸侯国也攻打侵占楚国土地。最后屈原自沉汨罗江,而楚国又残喘了几十年,在公元前223年被秦所灭,这时候距离顷襄王即位(299年)已经过去76年了,感觉过去的历史过的真慢。小战争持续不断,但是大的进展要动辄几十年上百年,楚国看着给人感觉都不行了,可距离亡国还要七八十年,经历若干代国君,衰落的楚怀王和顷襄王时期出生的人到死都还没有看到结果。
反观现在的历史进程似乎比古代快了很多,比如看乌克兰人,如果出生在上世纪中叶以前,那么对自己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获得被承认的独立地位应该有印象,经历过数次大战,看到好多国家从有到无、从无到有,例如奥匈、波兰、以色列、南斯拉夫等等,在90年代亲眼目睹苏联解体,自己国家再次独立出来,或者更像分家分出来单过,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又面对着再次的伤筋动骨的领土和主权战争。一代人的人生则可以见证跨越两个世纪的这诸多大事。
可能是因为古代国家国力小,战争规模小,大型战略性战争打的时间长,打打谈谈,割地求和,休养生息,一代人可能就在历史上书写有限的几件事、一件事甚至是一个大战略的注脚,留给子孙后代继续再奋斗实现复仇夙愿。现在大国国力强盛,现代通信是几乎实时的,战争武器也先进了好多倍,此前流行闪电战,海陆空立体配合,减少军费支出和长期风险,尽快达到政治和经济目的,这些因素都加快了近现代史的节奏。一代君王像普京这样的一生就可以经历很多里程碑事件。我们自己其实也是这样,从小处看,小风险是持续不断存在和发生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对个人的小风险的预测和应对是必要且实时的;从大处着眼,其实大型的危机和事件的发生并没有那么快,往往在大家感觉倾颓很多年以后甚至在自己垂垂老矣,靴子还没有落下来,事情竟还没有真的发生,对大事件的预测和应对是可以放宽心,不必太杞人忧天、很可能现在我们忧愁的很多事终其一生都只是空喊一场,将来是子孙后代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历史任务和解决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