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课程内容:
要想改变教育的结果,就要改变对教育的认知,要改变教育认知,首先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的思维方式有两种: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固定型思维强调结果,忽视过程,遇到问题容易陷到问题本身带给他的负面情绪中。成长型思维更注重改变过程,更注重积极的行动。
固定型思维的父母有三个主要特点:
1.觉察问题能力强,但解决问题能力差。
2.遇到问题责任外归因,没有反思的习惯,总希望别人改变。
3.容易否定自己,深陷问题本身深陷焦虑。
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培养成长型思维的孩子,真正影响孩子一生的是他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如何才能培养成长思维?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接纳。
首先要接纳我们有一部分思维模式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是人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我们要接纳它,接纳固定型思维模式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其次,接纳我们的缺点,接纳我们的不足之处,接纳自己的过去。当我们感觉什么都不好时,往往做事情都做不好,需要耗费大量能量去中和负面情绪,因此,接纳自己,就能减少能量的消耗。
最后,要接纳我们自己的实际能力,做事情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把解决问题的时间周期放长一些。越是心态不好、焦虑的人越容易急于求成。欲望过大,能力不够。
聚集一个问题,将解决问题时间周期放长,接纳自己就是看见自己,放过自己,允许自己固定型思维的存在,允许自己缺点的存在,允许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周期放长一些。
第二步,欣赏。
没有人不想要被别人欣赏,欣赏自己就是认可自己,做事情的时候,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尽了最大的努力就好。优点和缺点就如同硬币的两面,是同时存在的。多看看事情正向的一面,会让我们解决问题的心态更积极。
如果我们只看到孩子的缺点,我们就会越来越焦虑,孩子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孩子反而会越来越差。我们越是关注孩子的缺点,缺点就越被强化。一个孩子失败的过程,就是父母不断地对孩子挑剔的过程。
如何才能培养自我欣赏的习惯呢?首先要扬长避短。学会发现优势,多参加展示优势的运动,不跟别人比,多跟自己的过去比。其次要改变认知。多看正向的一面,多暗示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再次就是降低目标,目标越小、越具体越好。最后就是改变我们的形象,对自己好一点,让自己变得漂亮一点,我们就会心情愉悦,自我欣赏。
第三步,积极行动。我们要设定一个目标,再把大目标分解为可以完成的一个个的小目标,对每个目标都要制订计划,将实施的过程写出来。虽然改变并不轻松,但是一定是值得的。当我们觉得很难想要放弃的时候,也一定会有人迎难而上。
虽然我还没有达到成长型父母的高度,但我正走在成长型父母的路上。为了教育孩子,我不仅自读了很多有关教育的书籍,还报名学习并取得了了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证书。原来的我,脾气暴躁,真的是无端地就会冲孩子发火,自从学习以后,不但亲子关系改善了许多,夫妻关系也变得更融洽了。原来一个老邻居说我性格变了不少,连我对象都说我现在不和他吵了。现在我和孩子的关系也挺好的,老大现在上高二,每天回来都会和我交流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学习上也比较自觉,不用太操心,虽然他没有尽全力,但也在努力地向前。老二上小学,性格和哥哥截然相反,正在尝试各种适合他的教育方法。
理论毕竟是理论,真正应用到孩子的身上还是需要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并不断改进的。我已经报名了小青老师的录播课,希望能够从课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不仅使自己得到成长,也能促进孩子的成长。
作为父母,如果我们停止一切错误教育行为,孩子就不再把精力放在与父母的对抗上。人生最不是你没有做到,而是你本可以做到。让我们做成长型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