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同样的问题反反复复答。
这是最近收到大家问题的最大感受,所有的妈妈在添加辅食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看似不同实则相同的问题。
为了让大家今后可以随时随地看到正解,今天就将top1的问题以问答的形式为大家展示出来。看看哪条回答解决了大家当下的顾虑。
Q:齐妈齐妈,我们家宝宝已经四个月了,是不是该添加辅食了?
齐妈的答案:
这类问题出现的频率之高令人惊叹,所以我将这个问题放在了首位。
对于中国的妈妈们来说,吃饭和吃奶是宝宝成长的分界线,宝宝什么时候能吃饭了,意味着宝宝要长大了。
在这个不愁吃不愁穿的年代,家长从过去的关注填饱肚子,逐渐演变成关注宝宝成长点滴。生怕自己的错误影响和耽误了宝宝一生健康。
因此妈妈们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辅食喂养相关知识,所以学到知识的妈妈们为了点拨没有任何经验的妈妈会热情的给予指导,而学了其他知识的妈妈又觉得你说的不对,所以经常能看到妈妈们在各大社交平台唇枪舌战,可谓火热。还好隔着的是屏幕,生气也就挠个屏。
关于喂养辅食的时间,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卫生部的建议是6个月左右添加辅食最佳,最早不早于4个月,最晚不得晚于8个月。
简单吧,但是妈妈们看到中间的时间跨度如此之大,都懵了,内心ol其实是“搞笑呢吗?到底是4月、5月、6月、7月还是8月!给老娘说清楚!”
那么妈妈们该如何判断呢?
就在前不久的一次线下交流会上,一位有过营养学经验的妈妈也回答了这个问题,教科书式的回答可谓满分。
她将喂养分成人工喂养、混合喂养和纯母乳喂养,根据不同的喂养方式,区分了不同的喂养时间。
指导时间确实精准了,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冉冉升起的新生命,每个新生命都有自己的成长进度条,我们无法像做实验一样,让每个宝宝保持同样的刻度。
即使是不同的喂养方式,也许会因为个体的差异而导致喂养时间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妈妈们能够判断宝宝给我们发出的吃辅食的信号了!
此处老生新谈,就为了让你记住
信号一:对成人吃饭表现得很感兴趣;
齐齐在快要添加辅食时,看到我们津津有味的吃饭,从几米开外都能感受到他晶亮的贼光直射餐桌,而且嘴角还伴有“飞流直下”的口水,看得我们都不好意思动筷子了。
信号二:可以控制颈部和头部;
这个信号是可以保证宝宝在吃到流食或者半固体食物时可以更好的接受和吞咽,可想而知,脑袋还立不好的时候,吃到嘴里的流质食物头一歪都能得歪到“太平洋”去了。
信号三:胃口变大;
如果宝宝每天吃8-10次母乳或者1000ml以上的奶粉依然感觉饿,那有可能就要额外添加辅食了。这个时候由于很多母乳喂养的妈妈没有掌握好喂养辅食的时间,导致以为自己母乳不足而垂头丧气,还有一些溺爱孩子的妈妈们,让宝宝天天叼着奶头,宝宝累妈妈也累,可见喂养辅食把握不好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多大。
信号四:伸舌反射消失;
这里要科普一下伸舌反射的概念,很多家长在初次给宝宝添加辅食时,孩子会本能的吐出食物,家长会认为宝宝不爱吃。而此时的表现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其目的为了不让还没有准备好的身体误食到不该吃到肚子里的东西而形成的自然反射机制。如果宝宝有这样的表现,说明身体还没有接受辅食。不要硬塞也不必纠结,身体该准备好的时候自然会接受了。
如果家长们发现宝宝有以上信号发射出来了,家长就可以放心尝试了。
如果发现宝宝接受食物,而且很愉快地咀嚼和吞咽,说明宝宝的身体可以拥抱辅食了。
当然,此时我们还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大便和身体情况,进而判断孩子的消化是否正常。
说到便便,别人家的臭自己家的香,通过观察,可以预防和发现宝宝的很多危险前兆。
篇幅有限这里就不再延伸了,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在后台留言齐妈,下次给大家仔细剖析一下有味道的便便。
当然,辅食喂养信号多多,我们要善于观察自己家的娃,有时性格开朗和性格内向添加辅食的时间都不一样哦!宝宝的身体太神奇了,对不对?今天的知识大家get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