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指数:★★★★★
维克多医生开篇说道:
“本书并不以集中营实录自诩,只是数百万集中营俘虏反复身受的痛苦经验。本书只想为一个问题寻找答案:‘一个普通的俘虏每天生活在集中营里,会有怎样的感触?’”
这本书篇幅不长,却字字刻骨铭心,扣人心弦。作者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视角,用冷酷的笔来记叙自己亲身的经验,并用精神医学的专业知识来分析,从而发明了“意义治疗法”(Logotherapy)。同我们了解的心理分析不同,意义治疗较少回顾和较少内省,焦点放在将来,也就是协助病人找寻他生命中的意义。
Man's Search For Meaning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自传体的集中营故事并做了一些分析;第二部分是意义治疗法的简述。
读这本书时是在一趟快速行进的火车上,夕阳正缓缓下沉,窗外是铅灰色的天空,恰巧与书中描述的一段“美感经验”颇为相似——灰蒙蒙的天空下,一幢农舍在巴伐利亚灰暗的晨曦中亮起了一盏灯,照亮了昏暗的周遭。看着远处宽广的平原上冒起一片房屋,我感到一丝凉意,似乎看见维克多和他的难友们在集中营里面轮着锄头劳动。
旁边一个小孩儿的尖叫声把我从幻想中拉回来,我感觉有点不真实。本书处处流露着坦率与真诚。
一个人面对巨大的苦难时,如何拯救自己?
饥饿、羞辱、恐惧、精神压力、繁重劳动、无聊,这些都无法击垮一个人,只有人从心底里放弃自己,觉得人生聊无意义时,才会最终选择倒下。这里用了“选择”这个词儿,依照作者的观点,无论怎样,你都有选择的自由。一个俘虏之所以变成怎样的人,实在是他内心抉择的结果,而非纯环境因素使然。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本书探讨了一个终极话题。生命有什么意义?
这个意义是要寻找的,不会凭空而来。这个意义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这个意义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任何一个人的生命无法重复,也不可取代。正是由于这种独一无二性,也只有他自己在特殊的机遇下去完成其独特的天职或使命。了解自己为何而活,就能承受得住任何煎熬。比如维克多的意义是要完成自己学术手稿,有的人活下来是为了见到爱人等等。换种说法,这是对生命的“负责”。因此,意义治疗学认为Responsibleness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忙碌而积极的生活,其目的在于使人有机会了解创造性工作的价值;悠闲而退隐的生活,则使人有机会体验美、艺术,或大自然,并引以为一种成就。至于既乏创意、又不悠闲的生活,也有其目的:它使人有机会提升其人格情操,并在备受外力拘限的情境下选择其生活态度。集中营俘虏虽与悠闲的生活和创意的生活无缘,但人世间有意义的,并不只是创意和悠闲而已。如果人生真有意义,痛苦自应有其意义。痛苦正如命运和死亡一样,是生命中无可抹煞的一部分。没有痛苦和死亡,人的生命就无法完整。
生命的真谛必须要在世界中找寻,而非在人身上或内在精神中寻找。你可以会问:说了这么多,那么具体如何发现这意义呢?作者给出了三种途径:
1. 创造、工作。
2. 体认价值。即体验某个事件和人物。如工作的本质和文化,或通过爱情来发现生命的意义。
3. 受苦。因为痛苦被发现有意义时,便不再痛苦了,通过认识人生的悲剧性和克服困境,促使人深思,寻找自我,最终发现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超越。
佛教说,人生来就是受苦的。基督教说,人生而有罪。罪导致的后果就是苦难,所以从这点出发,很好的阐释了宗教是追寻生命意义的一种途径。
网上有个寻找人生意义的方法,可以借鉴:
1. 假设现在你已经80岁了,回顾自己的一生,你期望是怎么样的?
2. 假如你现在有10亿,你还会做现在手上的事情吗?
3. 如果你已经死了一回,你现在还会像今天一样过吗?
4. 迷茫的时候问问自己“为什么不自杀?”
需要注意的是: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千万不要随便做一件事情,停下来好好想想:现在做什么事情对自己是有意义的。如果一定要做一件事情,那么就为这件事寻找一个意义。
作者在书的最后给畏惧症(害怕当众演讲,害怕与人接触,睡眠障碍等)病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矛盾取向法。这是基于两个事实——人所预期的害怕会变成真的,而人过分想要得到的却反而得不到。方法说来也简单,就是使畏惧症病人故意去做让他害怕的东西。
《追寻生命的意义》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誉为最具影响力的10本著作之一。当我们感到彷徨无助时,无妨读读这本书。强烈推荐!
欢迎关注我的读书专栏,整理的读书笔记请点击读书笔记集锦持续更新(100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