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西安,除了要去看两千年的秦始皇兵马俑,还要咥一碗陕西美食的代表——牛羊肉泡馍。
牛羊肉泡馍羊肉泡,古称“羊羹”。苏轼就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泡馍发源于西安,相传是当年赵匡胤无意发明。故事比较老套,跟乾隆皇帝发现翡翠白玉汤类似,宋老祖当时穷困落魄,把咯牙的干烧饼掰块儿丢入讨来的羊肉汤中,寒风中美美的饱吃了一顿。后来得势后,宫廷上思念云云。
先不论谁的发明,我都要给羊肉泡馍点个赞。肉夹馍(之前写过一篇咥(die)一个肉夹馍),羊肉泡馍,馍都不可缺少。看羊肉泡馍这四个字,也知道食材主要是羊肉汤和馍两样。
汤是最重要的,讲究汤清,骨汤和肉汤分开煮就而成。
馍也是特制的,陕西人叫坨坨馍,跟肉夹馍的白吉馍类似,都是死面(掺10%的发面)烙制而成。一个馍二两,一般叫两个足以。门口点单后,端着各自带号牌的碗,拿着馍,坐凳子上自己掰。对于懒人,店家也提供成品的馍块儿,直接下锅就成,吃家们当然是不屑的。
掰馍也有讲究。馍大了不易入味,但也不是越小越好,只要蚕豆、黄豆大小即可,关键是均匀、统一,不能有大有小,否则吃的要皱眉头。
泡馍馆里,常年飘着一股羊肉汤打鼻的浓香。这个味儿,不喜羊的人是唯恐避之不及的。泡馍上桌后,只见白的粉丝、绿的葱花,红的羊肉,黑的木耳,黄的黄花菜,端的是五彩纷呈,煞是好看。
调一些辣椒酱铺在上面,切忌像吃面一般搅拌均匀。吃泡馍,讲究的是顺边刨、转着吃,以保持热度和汤的鲜味,类似于北京人吃炒肝的方法。我想,大概原因有二:
其一:羊肉汤,一旦稍凉,膻味就跳将出来掩盖了原本的鲜。
其二:如果搅动过甚,恐怕羊肉汤变成了糊糊,无法入口。
吃几筷子若嫌腻,嚼一瓣糖蒜,酸甜清爽,相得益彰。曾在老刘家,跟一位老饕学得一招,可以令泡馍凭白增色不少。泡馍上桌后,不忙动筷子,汉斯啤酒顺着老碗的沿儿细细浇上一圈,二三十秒后待啤酒完全沁入馍中,这才开动。此时,啤酒的香气纠缠羊肉的鲜香,往复蒸腾,勾魂夺魄。据他说,吃泡馍的上乘境界,是泡馍吃完,碗底只剩下一小口汤。
后来才知,这是泡馍烹调方法的一种,名为一口汤。根据汤的多寡,泡馍还有水围城(多汤),干泡(无汤)等。
吃家子,最后都要再来一碗清爽的高汤,原汤化原食,方得圆满。
西安满大街的泡馍馆,各自有着自己的特色。有的厚重肥美,有的清淡爽口,有的介乎两者之间。一张嘴,百种味,全看您的选择。
泡馍馆虽多,可圈可点的却屈指可数。判断是否好吃的一个标准可以参考:正宗的泡馍店一般早上就开门营业,到中午2点前后结束一天的生意。好的馆子,生意火爆,一天就煮一锅汤,汤卖完就关门。所以请早。若是看见那种整个白天都有得卖的泡馍馆,大多不会好吃(著名连锁除外)。
在遍布古城几千家的泡馍馆中以“老孙家”名气最大,这从门口墙上众多世界各地名人的照片就可以看出一二,甚至有宣传语:“没有吃过老孙家,就等于没有来过西安。名声在外本地人却很少去。老陕总说老孙家又贵又难吃,我曾抱着批评的态度特意去尝过一次,价格是一般饭馆的两倍,味道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差,客观来说味儿不错,比较中庸,没有什么亮点但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有人问:与老刘老米这两家当地人推崇的泡馍馆相比怎么样?我只能说它们本身并无太多可比性——老孙家毕竟是个大店,百年的招牌,做出的东西已经非常流程化、标准化,更加精细;而那些小店的泡馍相比之下要粗糙一些,但更原始、更粗矿,有种说不出的原汁原味。
老刘家的特点是没有肉腥味,也不会感到油腻,汤味醇厚。老米家离这儿也不远,口味儿个人感觉稍重,但他家的腌萝卜小菜值得推荐,每逢饭点也是人满为患。
这些都是我10年前上学时的经验,现在怎么样,就不敢说了。
对了,我们常说的羊肉泡馍,其实现在大部分馆子都默认你选择的是牛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