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作者:苏轼(北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是苏轼于公元1085年(神宗元丰八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本首诗是其第一首。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刚露出羞涩的笑靥;碧绿的水中,鸭子快乐地游戏,它们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到处是摇曳多姿的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正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
如此美丽的初春美图,令人耳目一新,心宛如被暖春撞了一下,喜悦之感荡漾开来。
该诗成功地描绘出一幅早春的江景图,诗人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从冬季到春季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出喜悦和礼赞之情。
诗句中溢出浓郁的春意,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又舒畅之感。
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他的这首题画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网友评论